用心让伤残军人安享幸福生活,让“最可爱的人”老有所依(3图)

发布时间:2021-11-22 19:00 | 来源:中国军网 2021-11-20 07:38 | 查看:13898次

让“最可爱的人”老有所依

——四川省3家退役军人医院走访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裴 贤 通讯员 梁 健

墨镜后面,是失明的双眼;拐杖里侧,是空悬的裤腿;轮椅上,是肢体残缺的身躯。

他们,是一群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伤残军人。

病床上,洒下他们与伤痛抗争的汗水;舞台上,回荡着他们热爱生活、绽放自信的歌声;讲台上,见证着他们感党恩、播火种的赤诚。

他们,是一群战争打不倒、磨难压不垮的老兵。

去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主席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冬日,记者走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和第三退役军人医院,这些医院为不同时期的伤残军人提供集中供养、医疗康复和短期疗养服务。记者看到,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伤残军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笑容的背后,有他们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乐观,也有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的感恩。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先烈和伤残军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用心用情,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让伤残军人安享幸福生活。”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党委书记刘航说。

智能设备守健康

上图(左):退役军人参加四川省第三退役军人医院组织的短期疗养活动。陈晓玲摄

上图(右):伤残军人钟兴明借助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进行康复训练。陈其伟摄

清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荣军病区护士何林霞的第一项工作,是到智能电子屏前查看各个病房病人的情况。

位于荣军病区1层的智能电子屏及视频呼叫机,是该院专门针对伤残军人引进的智慧化病床监护系统的终端设备。“这个终端连接着装有智能床垫的病房,伤残军人的生命体征数据显示在智能电子屏上,有任何异常就会发出警报。”何林霞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

荣军病区4层的康复治疗区,伤残军人钟兴明正在借助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1979年,他在边境作战中负伤,下肢瘫痪,40余年来一直借助轮椅行动。

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钟兴明通过胸部、腹部和腿部的绑带,将外骨骼机器人穿在身上。按下按钮启动设备后,机器人慢慢推动他从轮椅上站起来。钟兴明又按下“行走”按钮,在机器人帮助下,他迈出左腿,一步一步缓慢向前移动,“过了这么多年,终于能站起来了,这种感觉真好!”

“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可以‘重塑’人体内部受损的神经环路,部分恢复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刘航说,去年该院从电子科技大学引进设备,为截瘫伤残军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钟兴明是第一批使用这套设备的伤残军人。

智能仪器守护生命健康。“在高科技助力下,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伤残军人摆脱病痛,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推动退役军人医院医疗检测和康复设备的更新,给伤残军人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优质服务。

心理抚慰送温暖

对伤残军人来说,心理创伤的抚慰和身体康复同等重要。

刘航介绍,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成立后,大批返川的伤残志愿军官兵被转到休养院治疗、休养。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很多人对今后的生活感到迷茫。为此,休养院专门针对伤残军人开展战“三关”活动,激励伤残军人挑战“思想关”“生活关”和“学习关”。

“思想关”是最重要的一关。1951年,涂伯毅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美军炮弹炸伤,全身大面积烧伤,面部严重损毁,双手残疾。刚到休养院时,涂伯毅才25岁,正值青春年华。他一度非常自卑,怕去公共场所、怕见人,长时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悲观的情绪时刻笼罩着他。

为了帮助涂伯毅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医护人员轮流为涂伯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鼓励他做一个身残志坚的钢铁战士。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涂伯毅振奋精神,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不仅主动请缨在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等工作,还自学舞蹈表演、合唱指挥和家电维修,义务为休养院的伤残军人和附近群众修理电器。

“很多参战人员在战场上受到心理冲击,即便下了战场,许多场景也很难忘记。”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院长谢建强介绍。

出生于1932年的龙某,20岁入伍。1953年,他在抗美援朝战场被敌机的炮弹炸伤,经诊断不仅身体多处负伤,心理也受到一定创伤。

“几十年来,在医护人员照顾下,龙某身体逐渐康复,不仅重拾生活信心,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副院长杨莉说。

第二退役军人医院有一个艺术品展览区,专门展示退役军人经过各种针对性康复活动后创作的陶瓷、绘画、刺绣等作品。

“对伤残军人精心治疗,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重新生活并爱上生活,是我们的最大目标。”谢建强说。

贴心服务见真情

下图:四川省第三退役军人医院医护人员组织疗养人员进行锻炼。向 伟摄

“战友今日来相见,雄心壮志依然在……”在四川省第三退役军人医院组织的疗养活动现场,老兵李贤敏用一首自创的歌曲唱出对祖国的忠诚,也唱出战友们的心声。

1985年,李贤敏在服役期间负伤,回到地方生活。这一次,他受邀参加第三退役军人医院组织的为期10天的疗养活动。“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仿佛再次回到部队,心里暖洋洋的。”得知活动中要组织文艺表演,李贤敏决定将自创的歌曲唱出来,表达欣喜之情。

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87岁高龄的易如元和妻子生活在荣军病区的一套家庭房,不仅有独立的卧室、客厅,还有卫生间和厨房。“这是医院专门为行动可以自理的伤残军人修建的。他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视频电话和工作人员联系,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解决。”刘航说,这样的家庭房,既能及时处理伤残军人的病情,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我们最痛苦、最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给我们温暖,让我们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多年来,涂伯毅和战友一直怀着感恩之心,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宣讲。不久前,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老战士宣讲团获得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我们要在新的阵地继续冲锋,鼓励下一代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国家作贡献。”宣讲团成员易如元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