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2 18:57 | 来源:中国军网 2021-10-25 06:29 | 查看:9869次
“七一勋章”获得者、战斗英雄柴云振——
“活着的烈士” 不朽的功名
■金青禾 徐 权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
70年前,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柴云振,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朴达峰阻击战中孤胆冲锋、歼敌百余人,端掉敌军营部。和平时期,他带着24处伤疤回乡务农33载,赫赫战功鲜为人知。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他曾这样说:“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事博物馆,陈列过一张绘制的柴云振“遗像”,并记录了他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1951年5月30日拂晓,美军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向朴达峰发起进攻。敌人连续多天攻击,我军半步不退。第六天,疯狂的美军沿着没有路的山梁进攻,我军阵地上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危急时刻,柴云振挺身而出,带领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直插敌群,连续夺占3个阵地,捣毁敌人营指挥所1个,歼敌200余人。仅柴云振一人,就歼敌百余人。
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在连队成为特功八连。他的事迹感染着战友,这支英雄部队后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
殊死肉搏中,柴云振的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全身24处受伤,昏倒在地,后来被辗转送回国内医院治疗,与原部队失去联系。1952年4月,柴云振伤势痊愈后,带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与1000斤粮票的复员费,回到家乡四川省岳池县乡下,踏踏实实当起一个农民。
1984年9月12日的《四川日报》上,刊载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寻人启事。这则启事仿佛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池水,打破了柴云振平淡的乡村生活。
“柴云振原系我部八连七班长,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扑(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雄称号。因负重伤,回国住院,与部队失掉联系。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请速与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队政治部联系。”
彼时,回乡30多年的柴云振早已娶妻生子,每日在田间劳动。他先后担任过岳池县大佛乡乡长、农业合作社社长、石灰厂厂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这则不起眼的启事被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看到了。柴兵荣想起曾听父亲讲过他参加了朴达峰阻击战,里面其他信息也能对得上。柴兵荣觉得父亲就是部队要找的人,但柴云振否认:“不是我不是我。上面写的是柴云‘振’,我是‘柴云正’。”
原来,柴云振本名柴云正,由于抗美援朝期间战斗紧张,部队文书在移交人员名册时,将“柴云正”误写为“柴云振”。
柴兵荣坚信部队要找的就是父亲,了解父亲的他,找到一个劝说父亲的“理由”。
“你不是天天想见战友吗?去看看老首长老战友也好嘛。”
柴云振心里一动,启程前往老部队驻地。看到被咬断的右手食指、头部伤疤等细节,部队认定柴云振就是他们寻找多年的英雄。他“隐姓埋名、不慕荣利”的奉献精神,被列入空降兵部队十大优良传统之一。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在四川安详离世,享年93岁。今年6月29日,柴云振的大儿子柴兵荣赴北京为父亲代领“七一勋章”。
今年7月,柴兵荣带着父亲的“七一勋章”回到了他的老部队——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与官兵们一同开展“高擎英雄战旗”纪念活动,共享“七一勋章”的荣光。
“我们要始终以老班长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贞不渝、对革命事业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敢打必胜,再立新功!”活动仪式上,“上甘岭特功八连”班长黄勇代表全体官兵表达心声。
在部队再立新功,也是柴云振对儿孙辈的殷切期望。他的两个儿子都当过兵,孙辈中有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参军。1996年,孙女柴萍入伍来到爷爷曾服役的部队,成为一名女空降兵。今年夏天,在四川文理学院读大二的曾外孙女卢俞冰也参军入伍。
“我们家四代从军,血液里流淌着保家卫国的红色基因。作为英雄的后代、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一定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和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勇担重任,自觉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卢俞冰说,她打算新训结束后报名参加特战队员选拔,争取成为一名特战女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