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大熔炉前的灿烂人生(图)

发布时间:2021-11-05 22:12 | 来源:中工网 2021-11-05 14:56:08 | 查看:1347次

陈德,笑眯眯的一个人。白净、文雅、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黑边眼镜、

  说话不紧不慢,要不是他穿着的卡其色工装上醒目的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的 LOGO,你很难想象他是一名钢铁汉子。事实上,“江苏工匠”陈德就是一名响当当的钢铁汉子。

  炼钢,从来都是炼意志

  1998 年,陈德大学毕业来到兴澄特钢。他的工作岗位是炉前工,每天在上千摄氏度的钢水旁边干活,汗流浃背是常态,上一天班要喝几斤水。到了夏天,往炉台一站瞬间浑身湿透。陈德说他并没有觉得有多苦,因为兴澄特钢的工人师傅个个是乐观开朗的,他们身上坚守坚韧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也启发着他。

  和他在一起的工人师傅没有太多文化,但个个是行家里手,富有实战经验,那是几十年的积累。陈德发现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远没有师傅们的实战经验有用。陈德从工人师傅的经验出发去寻找书本上的理论支撑,一来二去,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他的技能突飞猛进,成了一名电炉炼钢的技术骨干。

  2004 年,企业转型升级,新厂区将全面引进新的设备,培养新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崭新的人才战略。

  厂里新招录了 50 多名员工,由陈德带领到马钢、武钢学习转炉炼钢。这一走就是一年多。这一年多对每一位学员来说是学习也是考验,对陈德来说同样如此。他以前没有接触过转炉技术,理论上他懂,可是实操经验一片空白。陈德要求自己比任何一位学员都更早、更快地掌握更好的技术。白天学操作,晚上他给学员开课,讲白天学到的技术,比上班更忙碌。当学员水平整体提升后,他又跟人家商量:由我们来当班,你们在旁边负责督导。他的诚恳与好学,得到了马钢、武钢工人师傅的认可。

  50 多名学员带着目的出去,肩负着使命归来。他们被分散到兴澄特钢二期炼钢厂不同的岗位,这个时候厂房、设备已经全部进厂,万事俱备,只等着他们调试运作、大显身手。

  为了尽快完成调试任务、让转炉早日投产,他们争分夺秒。最长的一次陈德 3 天 3 夜没回家,72 小时一直在现场,累了就在旁边歇一会儿,醒了继续进入工作状态。陈德说:“那些日子,别人说我眼里布满血丝,嘴角熬出了水疱。我自己却浑然不知,完全忘记了疲惫,不觉得饿,也不觉得困,脑子里唯一的念头是转炉。”

  在试运转中陈德发现,转炉 LT 除尘法并不完美,而 LT 除尘法是从德国鲁奇公司引进的。陈德一方面认真与对方专家、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大量查阅资料。经过精心研究,短时间内他总结出了一套“LT 小流量下枪法”,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他也因此获得集团公司“突出贡献奖”。

  2005 年 9 月,兴澄特钢二期炼钢正式投产,炼出了江阴第一炉合格的转炉钢水。在陈德的带领下,分厂第一年就全线达标达产。他也由一名炉前工成长为意志坚定的主任工程师、转炉炼钢技师。

  创新,一直在路上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是成就员工的企业。对陈德来说,兴澄特钢就是这样的企业。他说兴澄特钢给了他一个最好的平台、最大的舞台。在这里,只要你想跳起攀高,那个“高”时刻都预备着,只要你肯跳,有足够的能力跳起来,你就能摘到胜利的果实。

  陈德就是那个一跳再跳、品尝了奋斗成果的人。

  不待扬鞭自奋蹄,陈德又瞄准了攻关方向:解决超大规格连铸坯生产时表面裂纹、中心疏松与中心裂纹等世界难题。当他提出自行试验解决世界难题的设想时,同事们既兴奋又惶恐,惶恐不是因为无知,恰恰是因为他们太知道了。不仅他们知道,全中国所有同类钢厂都知道这是一个难题。兴奋的是,他们中间终于有一个人向顶级难题挑战了,这又何尝不是大家的梦、兴澄人的梦呢?

  陈德说干就干,他和同事开始热模拟试验,利用循环反测、工艺预推,改革原有工艺方法、改造设备。经过反复试验,首创当时世界上“最粗”的特钢产品——Φ1000 毫米合金连铸圆坯,批量生产出了世界最大规格圆坯Φ900 毫米、Φ1000 毫米高合金连铸坯,为风电轴承与法兰、超临界用火电机组等能源生产及石化、机械领域提供了基础材料。

  此后不久,这支团队又成功研发了一系列高合金品种,其中典型钢种 P91(合金含量高达 10%)这一高难度的高压锅炉用高合金边铸大圆管坯,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世界上首次以连铸方式生产的超临界高压锅炉管用钢。而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也只有兴澄特钢具备生产如此大规格、高合金连铸圆坯的能力。

  一次次敢于担当的出发,让陈德拥有了耀眼的成绩单。

  高端轴承钢是轴承工业的关键支撑,长期以来被日本 sanyo、瑞典 ovako等国际企业垄断,严重制约着高端装备制造的完全国产化。超高纯净和高稳定性的轴承钢成为我国亟须提升的“卡脖子”基础钢铁材料。2008 年,陈德和团队协作,创造了轴承钢氧含量的历史最低纪录,国际上至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打破这项纪录。他们创新的关键技术“超纯净高稳定性轴承钢关键技术创新与智能平台建设”获得国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陈德作为主要成员开展的钢帘线攻关项目,最终达到了钢帘线冷拔丝后直径为 0.12~0.15 毫米,有的甚至比头发丝更细。兴澄特钢因此抢占了 80%的钢帘线高端市场,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打破了日本与德国长期垄断的局面。

  陈德申报的 8 个国家专利获得了授权,7 个项目通过了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他深深地知道: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时代表达。

  滴水穿石,绝非一日之功。如今的陈德是二炼钢分厂厂长,每天他都会比任何一个工人提前到厂。厂里每一个工人都知道,在开早会之前,他们的陈厂长已经戴着手套和安全帽在车间走过一遍。有一次,陈德正吊着盐水,收到生产现场出现了一点状况的消息,自己拔掉针头就往厂里赶。他说:“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是不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不到现场,就不能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江阴市总工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