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360行】33年打磨炉前功夫(图)

发布时间:2021-09-28 18:14 | 来源:中工网 2021-09-28 07:31:37 | 查看:454次

王三全

  炉内红渣翻滚、烟气喷涌,在熊熊炉火照耀下,王建军戴着面罩,淡定地站在离渣口三四米的地方,透过浓烈的烟气认真捕捉着炉火颜色的细微变化,并通过对讲机向中控工发出指令:“煤量先降100,风量慢慢加……稳着点……现在风量多少?稳定在33000,注意炉后部观察口火色变化,注意风压波动,及时沟通。”说罢,他回头潇洒地打了一个“OK”的手势。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一厂的烟化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2020年7月开炉试产,频繁出现冒炉翻渣事故,生产一度停滞。工段几乎每天开分析会,与会的中控工、炉前工都是原烟化炉的精英,大家都一筹莫展,很多人觉得操作没有问题,会不会是渣型不适合烟化炉吹炼?要求上游改变渣型的呼声很高。

  王建军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渣在进入烟化炉之前并没有因比重小、体积膨大而形成泡沫渣,因此应根据渣型的变化,在烟化炉吹炼过程中改变固有的操作思维。

  那段时间,他每天上班就像钉在了进渣口,仔细观察炉内从进渣到放渣、从氧化到还原的过程中每分每秒的变化,并随时和中控联系调整煤量、风量、风压。就这样,炉况逐步有了改观。下班后,他把操作方法和心得总结出来,开会的时候和大家分享。 工段长也根据他的建议,要求每个班组绘制炉况的各种数据曲线。经过一个多月的总结论证,终于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案,成功遏制了冒炉翻渣。

  铅冶炼行业有个规律:炉开得顺,产量高,工人干活也轻松;炉开得不顺,上下忙作一团,产量却不高,没有功劳只有苦劳。而炉开得顺与不顺,和班长有很大关系,班长要随时根据渣、铅的颜色和流动性判断炉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入炉物料比例及送风量、供氧量等等,维持最佳炉况。

  王建军是个名副其实的老班长。入职33年,他经历了豫光一次又一次工艺设备的升级,每次升级他都是第一批调到试产团队的班长。在每一次全新的挑战前,他都能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掌握新工艺,为规范新操作以及新设备的改造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

  这些年,豫光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有很多企业到豫光寻求技术支持。为此,公司成立了一支由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经验丰富的骨干组成的技术团队,为同行提供技术支持。王建军多次随团出征,在雪域高原的格尔木、在内蒙古的荒漠戈壁、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在公司的技能评定中,王建军每次都以过硬的理论知识结合完美的实际操作名列前茅,目前已成为一名高级工。“他把对公司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融进了骨子里,这样的工人多多益善。”厂长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