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剃头匠40年为4.3万人次减免40多万元(2图)

发布时间:2021-09-18 11:09 | 来源:辽沈晚报 2021年09月17日10版 | 查看:775次

丁毅在给客人剃头,虽然收费不高,有时半价或是免费,但每一次、每个人他都剃得很认真。

丁毅剃头铺子里的价目表,虽然简陋但却暖心。

普通的剃头匠,从17岁开始剃头到现在40年,给残疾人、老人和特殊人群减免费用43000多人次,减免费用总额超过40万元。

他就是本溪桓仁木盂子村剃头匠丁毅。

严格来说,他甚至都不算理发师,也就是个剃头匠。然而,就是他这个普通的剃头匠,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铺子里,从17岁开始剃头到现在40年,给残疾人、老人和特殊人群减免费用43000多人次,减免费用总额超过40万元。

他,就是本溪桓仁木盂子村剃头匠丁毅。

丁毅的剃头铺子在桓仁木盂子村街上已经存在了40年。

铺子不大,在街头的角落处,呈外宽里窄的不规则形状,只有十几平方米,甚至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名字。

然而这个铺子在当地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残疾人剪头不要钱,老年人剪头少收钱,定期还免费去给养老院的老人剪头……退休老人韩玉伟说:“作为服务行业,丁毅是做到家了,不愧为党员,真够格!”

一次学雷锋

成了他一生的坚守

丁毅告诉记者,自己是跟父亲学的剃头的手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这里开了间剃头铺。最开始是板房,后来才盖的砖房。”

那一年,丁毅刚刚17岁。他说,“那个时候木盂子还是镇,这也是镇上第一家剃头铺。最开始就是个谋生的手段,也没想太多。”

丁毅告诉记者,是当时镇上的工商所长带自己走上学雷锋这条路的,“每年3月不是学雷锋月嘛,他就找我们这些业户学雷锋,就是看自己能干啥,然后出点义工。我是到养老院去给养员义务剃头,我寻思给这些老人做点贡献可也行。”

从那以后,木盂子养老院养员剃头的活就被丁毅免费承包了。每隔一个多月,丁毅就带着剃头的家什、骑着自行车去给养员义务剃头。剃头铺子离养老院有3公里远,路不是很好走,但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丁毅从没间断过,“不去不得劲,总觉得有事没干。”

养老院平时没啥人去,丁毅一去就会很热闹,养员轮流洗头、剃头,像过节一样。丁毅总是一边给老人理发,一边和老人唠家常,就像是对自己的亲人。有些养员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把屎尿弄得到处都是,宿舍里有异味,丁毅从不嫌弃。有的养员年纪大了,有时会像小孩子一样闹情绪,丁毅总是笑脸相待。

有一次,一名养员因为有人插队,气得把自己关进屋里,说什么也不出来。丁毅进屋开导老人,给老人讲笑话,哄着老人说:“这事都怨我,我以后一定注意,您就给我个面子,别生气了好不?”老人听着笑话,又看丁毅这么诚恳地道歉,脸色缓和下来,丁毅赶紧把他扶起来,笑呵呵地给老人剃了头。

30多年过去,养老院的院长换了好几茬,“最开始的养员现在也只剩下俩了”,可丁毅这个不挣钱的剃头匠还在坚持着每个月去养老院给养员剃头,他说:“这么多年,养员们已经把我当成了亲人,给他们理发也是我的义务。”

写上了就是承诺

男人吐口唾沫都得是钉

养老院一个月才去一次,丁毅又琢磨着平时自己还能做点啥。

“差不多就是我刚成家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规矩,残疾人剃头不要钱,老年人少收钱,比如说3块钱的时候我就收2块,5块钱的时候就收3块,现在剃个头10块钱,就收5块。”

丁毅的这个规矩可不只是面对当地的乡亲,而是面向所有人。他说,有一回,外市到桓仁旅游的残疾人来剃头,“剪完后,我跟他说不要钱,对方愣了,说‘我不是本地的’,我说‘我知道你不是本地的,我这写的是残疾人不要钱,不是本地残疾人不要钱,只要你是残疾人,我这就不收钱。’”丁毅说,其实自己就是单纯地想表达对老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一份善意,“咱们家也有老人,谁给咱做点善事,咱心里也得劲。”

而之所以说他是剃头匠,是因为他不光剃头,还管刮脸、掏耳朵、剪鼻毛,这些都是免费服务。

丁毅还推出了上门服务,周边十里八村剃头困难的都找到了他:老人有病瘫痪在床的,残疾人行动不便出不了门的……只要一个电话约好时间,丁毅就关了铺子上门去剃头,“夏天骑车、冬天打车,近的千八百米,最远的暖河子,就得10多里路。”

而且,上门剃头也不是那么简单,遇到坐不起来的人,丁毅就得随弯就弯,哈着腰、低着头,一会就是一身汗。丁毅说自己原来有4个瘫痪在床的“客户”,现在还剩俩了。

像木盂子村的小刘,是一位智残患者,平时头发就又脏又乱,剃头时还不配合,每次剃头丁毅都像哄小孩似的哄着。

“剃他一个都赶上正常两三个了”,还不收钱。孩子母亲过意不去,买了袋饼干送给丁毅,让他中午饿了吃。丁毅却把饼干塞到孩子的口袋里:“你的心意我领了,还是给孩子吃吧。”

在丁毅的剃头铺子里,有一块不大的价格牌,上面注有“老年人半价、残疾人免费”的字样。丁毅说,现在一般剃个头10元,老年人收5元,过去价格低的时候就是相对少收几元钱,但“只要是答应了的事,就得做到。男人嘛,吐口唾沫就得是颗钉。”

实在人 实实在在地付出

初见丁毅的时候,他正在给人剃头,个子不高、体型偏瘦,看上去很平常,是那种扔到人群里绝对不起眼的那种。

但是他这么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却让木盂子周边的每一个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已经退休的韩玉伟告诉记者,丁毅为人特别随和,待谁都热乎,“要不我们这些老头都愿意到他这铺子坐着呢,说话唠嗑都能唠到一起,冬天生炉子那才暖和呢!有的人每次来都坐一个地方,时间长了都成了‘专座’了。”

提起丁毅剃头不收钱这事,韩玉伟说,其实丁毅不只是残疾人不收钱,哪个困难的人家来了,他都是少收或不收。“你知道,他这个铺子主要面对的就是中老年人,也不做什么发型,年轻人几乎就没有到这来的,完事老年人他还半价。”

韩玉伟告诉记者,有个姓李的精神上有点毛病,“多说两天就来刮一次脸,都是免费,每次丁毅都热情接待。”宫春贵老人说,丁毅这个人真的是没得说,“残疾、困难的不要钱,老年人半价,病残的还上门服务,每个月还到养老院去,白剪。虽然他没做什么大事,但就像雷锋一样,把这事做到家了。这个人不愧是党员,够格!”

“是啊!他为人好,服务也周到,剃完头还给修面、剪鼻毛、抠耳朵,让人感觉特别舒坦。”“自从我的腿坏了之后,小丁就再也没收过我的钱。像我这样,得到小丁帮助的老人可不少,我们都感谢他啊!”铺子里闲坐的老人们也都打开了话匣子。

多想着点大伙总是好的

丁毅家里现在是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干了几乎一辈子剃头匠的他早已经习惯了与世无争,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想着点大伙总是好的。”至于多挣点少挣点,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收他们的钱,心里不舒服。”丁毅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一天能接待二十几人,收入七八十元,“几乎每天都有残疾人、条件不好的,就不收钱。像昨天就接待了4个残疾人。”

有人就此给丁毅算了一笔账,剃了40年头,能有43000多人次享受到他减免费,总额得达到40多万元。

丁毅自己倒是不在乎,“这个数是他们推算出来的,我从来没记过这些。”

他说:“有的人能力大,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我能力有限,但也可以靠这门手艺,帮助有困难的人。虽然少收了点钱,可是心里踏实。”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文并摄

对话丁毅

总要物归原主

30多年来,丁毅不仅乐于助人,而且拾金不昧。

前几年,有一个外地顾客到店剃头,出门时把刚买的驴肉忘在了店里。丁毅发现后便开始寻找失主。他询问来过的每一个人,问他们是不是落下了驴肉。几经辗转,丁毅终于找到了这个顾客的联系方式。

可是电话打通时,这名外地顾客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丁毅考虑往返路程太远,就把驴肉放在冰箱里冻起来,找机会托人专程把肉捎回去了。那位顾客再来桓仁的时候,专门登门致谢,握着丁毅的手说:“你真是个实诚人,不贪小便宜,是个好人啊!”

丁毅说,顾客落店里手机、手表的,新买的鞋帽、货物的,都有。反正不管是什么,总要物归原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