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7 21:47 | 来源:中工网 2021-09-16 15:19:44 | 查看:569次
从每天1500个到3500个 美味总是供不应求
临近中秋,月饼进入热销期。而对于久事上海公交巴士三公司食堂的大师傅陆浩杰来说,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每天早上4点,他就要从延安东路的家出发,前往双流路的单位,带领食堂人员赶制鲜肉月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研制的鲜肉月饼不仅成了公司职工们的最爱,更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和外单位人员前往订购,从每天供应1500个增长到3500个,还是供不应求。这几天,他总想着早一点到单位,做出更多的月饼。不过,受到人手限制,食堂也不时要采取限购措施,高挂“免战牌”。
第一炉月饼9点出炉 8点多就有职工排队
昨天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尽管职工食堂的第一炉月饼要到上午9点才出炉,但是8点多,就有职工在食堂排队等候。“这么大的月饼,一个才卖5元,比起外面的不知道实惠多少。更重要的是,味道非常好,就算放进冰箱后取出,也照样皮酥肉鲜,一点也输于外面的名店。”当天休息的公交驾驶员刘师傅一早也赶来排队,准备多买一些送给亲朋好友。他笑称现在不来买就买不到了,“越临近中秋,越供应紧张。”
令职工们不惜提早过来排队的月饼,出自食堂大师傅陆浩杰之手。
仔细端详,陆师傅的“鲜肉月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无论是外形还是馅料,都比一般市面上销售的鲜肉月饼要大三分之一,看上去就像一个肉包子。“当初食堂里试着做鲜肉月饼时,可不是为了卖得多,而是要让职工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饱,不影响工作。”初衷很朴实,但陆浩杰的手艺却一点也不马虎。作为如今职工食堂中为数不多的国家二级点心师,他的“鲜肉月饼”不是名师所授,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自我创新。
自创“网红月饼” 多次改良满足职工的胃
1982年,20岁的陆浩杰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了当时的公交四场食堂工作。为了丰富职工的餐饮,他先后参加了多次专业培训,并在1992年取得了国家二级点心师的职称。在陆浩杰的心里,他所追求的也很简单,就是管好职工们的胃。“当时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给我们上课的有沈大成、人民饭店的一批名师,没有他们的传授,就不可能做出让职工满意的饮食。”
陆师傅说,上世纪90年代初,食堂里也供应月饼,但是只有百果一种,于是就有职工提出“为啥不做些鲜肉月饼”。为了满足职工们的需求,陆师傅开启了自己的“研发”之路,“鲜肉月饼得有配方,我想到了在点心店工作的同学。当时,反复尝试做出来以后,大家反映有点偏咸,经过七八次的改良,最终完成了口味的定型。”
20多年来,虽然市面上的月饼口味推陈出新,但陆浩杰的鲜肉月饼却从没有被大家吃厌,反而名气越来越响,不少外单位的人员和附近的居民也纷纷前来采购。每年临近中秋的前后一个月内,就算食堂全部人马扑上去,也无法满足各方的需求。
配方从不保密 职工的称赞最有成就感
有趣的是,陆浩杰对自己的鲜肉月饼配方从不保密,只要有人提出需求,他总是倾囊相授,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出他的味道。
他解释说,一个好的鲜肉月饼,一是真材实料,二是一定要严格按照配方。“馅料的猪肉必须是夹心肉,还要加入盐、姜、胡椒粉、糖、老抽等各种调料,搭配比例一丝也不能变,否则就会变味。”至于月饼放进冰箱后,依然皮酥肉鲜的秘密,他说,是源于一次做酥皮时猪油不够了,于是加入了一些素油。“没想到这批月饼烘烤后,口味更加酥脆,后来经过不断试验,最终确定了当猪油和素油的比例为3比1时,外皮的口感最佳,而且不怕冷藏,新鲜依旧。”
别以为陆浩杰只有“鲜肉月饼”一招鲜,他拿手的点心还有不少,从人民饭店学来的菜包子也是职工们的心头好,大家眼中的“网红”。这几年,他退居幕后,参与食堂管理,由于菜品丰富,价格实惠,不仅受到了公交职工的喜爱,更吸引了附近单位的白领前来搭伙。记者了解到,仅双流路一个食堂,每天前来搭伙的人就达到近1000人。当然,不例外的是,每到中秋时节,吃完饭后的白领们,手里也总会拎上这么一袋月饼。
由于名声在外,近年来,不少点心店想高薪聘请陆浩杰加盟,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在公交企业这么久,感情太深了,明年自己即将退休了,希望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职工安全、可口地用餐,“每次看到职工们就餐后十分满足的样子,就特别有成就感。”
(据劳动报消息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摄影 贡俊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