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医生”老邹的“1.2万公里” (组图)

发布时间:2021-08-25 11:58 | 来源:中工网 2021-08-24 14:27:21 | 查看:526次

通讯员 蔡拥军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8月24日7时55分,在京哈上行线973公里622米处,四平工务段探伤车间四平探伤工区的7名职工在执行“双报告、三方控”后,开始了“天窗”内探伤作业。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工区班长邹永胜,今年已经52岁,是这个段干部职工众所周知的“探伤高手”。

  2008年,在第二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邹永胜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获得火车头奖章,今年又获得全路“首席技师”称号。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带领职工探伤钢轨里程达1.2万公里,检查出各种钢轨重伤600余件,从未漏检误判,用实际行动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苦练本领强技能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暑严寒,钢轨铺到哪里,咱们探伤就要跟到哪里。钢轨‘健康’,列车运行才能安全!”1988年,邹永胜来到四平工务段,成为一名探伤工。30多年来,他始终记得师傅的叮嘱。

  “老邹做事认真,工作不干出个样来,觉都睡不好。”探伤车间主任郭文杰说。外表憨厚老实的邹永胜,年轻时就爱和自己“较劲”。工作之初,为尽快掌握探伤技术,他成了练功场里的“常客”。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他经常追着师傅刨根问底,在工余时经常如饥似渴研读《超声波探伤》《探伤标准》等专业书籍,补强理论知识。

  骄阳下、夜幕中,重达70余斤的钢轨探伤仪是邹永胜最好的“伙伴”。他推着探伤仪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仪器使用技巧。1989年,参加工作仅一年时间,他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执机手,此后不到3年,相继考取了Ⅰ、Ⅱ级探伤技术证书,成为段里探伤专业的佼佼者。

  “探伤作业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做到‘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邹永胜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四平工务段管内四梅线上小半径曲线较多,钢轨探伤仪探头位置稍有偏离,就可能发生漏探。每次探伤作业,邹永胜都结合钢轨实际情况,反复调整探伤仪探头位置,确保仪器耦合良好,伤损能及时准确检出。今年上半年,他带领工区职工共发现鱼鳞纹下核伤15处,确保了运输安全。

  四平工务段管内有23个股道装有减速顶,由于此设备向钢轨内侧倾斜并高出钢轨面,钢轨探伤仪无法正常推行检查。为解决这一难题,邹永胜反复琢磨试验,最后在综合机修车间的协助下,研制出减速顶下压器。在探伤作业遇有减速顶时,只要将下压器安装固定好,就可以正常进行探伤作业,保证钢轨探伤仪全方位检查,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能及时发现钢轨伤损,保证行车安全。

  攻坚克难保安全

  “要想飞得更高、行得更远,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在思考与探索中实现自我价值。”邹永胜坚定地说。

  1992年,邹永胜代表四平工务段参加集团公司钢轨探伤技术表演赛,由于是首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兴奋、激动之余,他感受更多的是责任与压力。为取得好成绩,他晚上复习理论知识,间休、节假日时间就进行实践演练。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获得探伤一级组第二名的好成绩。1996年,他参加全路第五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全路“青工技术能手”称号。

  2004年,邹永胜开始担任探伤车间四平探伤工区班长。虽然技术业务早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他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为进一步掌握钢轨探伤仪原件性能和综合指标,他专门从旧物市场买来收音机、电视机等旧电器,拆装部件、观察测量,对照电路图深入学习电路知识。

  邹永胜深知,要提高探伤技能,光靠高科技专业设备远远不够,更要有“探、照、看、辨、摸、听”等专业技能。他所在的四平探伤工区管辖线路398公里、道岔302组、钢轨焊缝接头4650个。日常巡检中,除了使用钢轨探伤仪,邹永胜还会手把手指导工友通过听取手工锤等工具敲击钢轨的声音,仔细辨别钢轨是否有疑似伤损。像这样的检查,一个业务成熟的探伤工至少每个“天窗”要听上千次。为及时消除钢轨季节性病害,他们加密探伤周期、确定重点、改进方法,运用仪器与手工检查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提高判伤精准度。

  随着铁路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越来越普遍,钢轨的焊头数量也随之增加,每个焊头都需用尺来测量探头至焊缝距离,区分是焊筋回波还是伤损回波,但这样不仅浪费工时而且容易漏探。针对这一情况,邹永胜通过深入研究,研制出8C型钢轨超声波探伤仪37度标尺恒定值测量法,既实现了对核伤和轨底横裂迅速定位,又简便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该方法已被集团公司采用并推广。

  言传身教促成长

  不让一处伤损漏探,不让一名工友掉队。2017年,四平探伤工区成立“邹永胜工作室”,工友们有了强化技能的场所,而这里也成为了钢轨疑难杂症“会诊室”。

  为帮助新职人员尽快掌握和使用新型数字化探伤仪,工余时间,邹永胜与他们一起到练功场上,现场讲解设备原理,手把手实践教学,并对现场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钢轨孔裂、核伤、焊缝的检测规律。他还围绕典型伤损波形数据、截图及解剖分析情况等,组织探伤工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分析总结伤损发生原因、规律,并利用弯轨器对典型伤损轨进行“掰轨”验证,提高职工对波形回放分析和独立判伤的能力。

  几年来,在他的带领、指导下,工区已有3人担任探伤班长职务,有4名职工获得集团公司“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称号。

  “我们班长总是将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第一次参加集团公司比赛就取得了较好名次,我很感激邹班长的无私帮助和倾囊相授。”在集团公司第二十四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技术标兵”称号的探伤工张明学感慨地说。

  作业现场是提升技能的重要“战场”。邹永胜带领探伤班组成员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做到“四慢、四站、三看、三不走”,认真落实慢走细看认真听、发现疑点反复校对的工作要求。

  今年春运期间,一次通过数据回放,他们发现京哈线上行961公里885米处的钢轨接头有异常波型显示,由于这个波型平时较为少见,大家议论纷纷,难有定论。邹永胜则判定本侧三角区有一条有倾斜度的裂纹,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引发故障,随后立即与线路工区沟通,换下钢轨后,果然发现一条由轨底圆弧处向三角区倾斜的裂纹。邹永胜以此为教材,与工友一起探讨伤损判断技能,提升大家对伤损轨的判断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0多年来,邹永胜带领职工探伤钢轨里程达1.2万公里,检查出各种钢轨重伤600余件,从未漏检误判。他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依然会坚守岗位、勤学苦练,跟上时代的变迁,并继续向青年探伤工传授技能技艺,同大家一起确保设备安全,做一名合格的‘钢轨医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