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09 19:04 | 来源:新浪网 2006年08月29日 10:41 | 查看:1867次
记者/ 陈焱
规模之大、人数众多、空前绝后的七千人大会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召开,新近出版的《变局——七千年大会始末》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进行了再研究,填补了党史研究的一段空白。
离开历史的现场,把事件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洞察,研究七千人大会前后的情况,专司研究毛泽东思想生平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自七千人大会上溯4年,是‘大跃进’的开始;后推4年,是‘文革’的发端。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其历史的必然?它是一个转折点,还是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让研究者感到深挖历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关联对于历史问题的探究很有意义。
“七千人大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召开的,毛泽东主张开一个“让大家交心又出气的大会”,“ 事情不搞清楚,心情不舒畅不散会”,于是有了“白天出气、晚上看戏”的民主氛围,毛泽东主张“批评与自我批评”,于是大会就从中央作检讨开始,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有评价者认为,个性那么强、气质那么浪漫的“一把手”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作了自我批评,实在是难得可贵。张素华分析七千人大会的功能认为:七千人大会比较相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后者是对10年文化大革命的总结,前者是对3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总结。两者都是对社会主义时期发生的重大曲折经历进行总结。
在自我批评精神主导下的七千人大会究竟开得怎么样? 张素华在书中谈到:当时毛泽东对这个大会的评价是“这个会开得好”。事隔两年7个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又说:“七千人大会有纲也有目,把一些缺点错误讲得严重了一些。”30年后,邓小平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像七千人大会这样,党的主要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失误的责任,这样广泛发扬民主和开展党内批评是从未有过的。而且我相信会历时愈久影响愈深。”
而作为毛泽东问题的专业研究者,张素华的评价又是什么?她说:“我力求从史的角度尽其所能对大会作出客观的介绍和评价,既不以我们现在对‘大跃进’的理解、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去检验当时的领袖和人们,也不回避问题,贬损或者拔高,而是刻意将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实事求是地考察这次大会的人和事。”
而想要做到这些,其实也并不容易。“当我千方百计想再现这次历史大会的历史情景时,感到还有相当的困难,非常重要的人已经作古,即便健在的老同志,回忆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此外,在史料方面,也有待继续挖掘,在对事情的评论上,思想还有待解放。”张素华称。
35万字的《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终于脱稿,张素华心情却并不平静,没有一点超然事后的轻松感。“那毕竟是一个非常的年代,又是一个非常的会议。”如今,书中各人物的命运,在后来的年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书中的事却仍被人们深刻关注着。
tips
他们扮演毛泽东
古月:一生84次饰演毛泽东
代表作品:《开国大典》、《毛泽东的故事》、《重庆谈判》、《大决战·辽沈战役》(上下)、《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豫东战役》、《大决战·平津战役》(上下)、《一代风流毛泽东》、《浴血洛阳城》、《大决战·淮海战役》(上下)、《韶山情》、 《西安事变》、《彭大将军》(上下)、《中国革命之歌》、《四渡赤水》、《决战之后》(上下)、《斯特朗在延安》、《父亲》
李克俭:形神兼备演主席
代表作品:电视剧《朱德元帅》、《张闻天》、《少奇同志》
唐国强:神似的毛泽东
代表作品:电影《长征》、电视剧《长征》、《开国领袖毛泽东》、《延安颂》
王仁:长者风范的毛泽东
代表作品:《九·一三事件》(话剧)、《毛泽东和他的儿子》
王:最年轻的毛泽东
代表作品:《开天辟地》、《毛泽东去安源》、《秋收起义》、《杨开慧》、《彝海结盟》、《相伴到永远》、《毛泽东与斯诺》、《毛泽东在1925》
张克瑶:口音最像的毛泽东
代表作品:《西安事变》、《巍巍昆仑》、《毛泽东的故事》、《艰难时事》、《风雨下钟山》、《上党战役》、《毛泽东和他的乡亲》
魏积安:最“不可思议”的毛泽东
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总政话剧团推出新剧目《圣地之光》,那个在电视里操着山东口音演小品的“伙计”魏积安将在剧中饰演毛泽东。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