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关于他的一切仍然新鲜(图)

发布时间:2010-09-09 16:49 | 来源:新浪网 2006年08月29日 10:41 | 查看:1694次

新世纪周刊毛泽东系列报道封面

  毛泽东系列报道之二

  逝世30年后,关于他的一切依旧新鲜

  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

  那是他的画像。在城楼后面,有个画家负责画像更新,几十年不变地用传统的方式画着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

  从1976年他去世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主席像已经更换多次,而他注视下的中国,又有多大的变化?偶尔会有这样的闪念:这三十年时间里,他都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他说出来,他最先提到的,将是哪些——网络,民主进程,经济改革,还是腐败或者别的什么?

  这的确是个剧烈变化的年代,但也有一些变化不大的事情。如果以他的画像为圆心,在五公里范围之内,就可以看到垄断行业威严的衙门口。五十公里范围内,就能看到囊中羞涩依旧的农民;五百公里范围内,还可以看到更多仍在干预微观经济的地方政府……所有这些,都在这个人的注视之下。他不言,下自成蹊。

  在很多国家的广场或者巨型纪念建筑物里,都有个人在注视着他的国家、他的国人。在一个人的注视下生活,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就如同家里永远有一位老人——尽管他打过孩子们的屁股,但也给孩子们讲过“狼外婆”的童话。

  毛泽东还不仅仅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历经了人与神的奇幻轮回;他造就了一段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他至少仍通过宪法以“毛泽东思想”的方式对国人的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毛泽东”三个字和“中国人”三个字,还息息相关。

  这决定了中国人不能以对邻家老人的心态对待毛泽东。所幸,在政治文明日益提高的今天,关于这个老人的事实越来越多地被公开。尽管如此,关于他的信息仍不完整。所有人能做的,就是在他辞世三十年后,仍尽可能还原他,去寻找一种叫做真实的答案。

  交叉在虚拟与现实中

  本刊记者/张凡

  “毛泽东”三个字在现实中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各种途径折射出的各式毛泽东是人们重忆这位伟人的现实表现

  一生爱好文艺,喜欢听京剧、曲剧、书法、诗词和史书,写得一手好字,喜欢与那些御用知识名流们唱和,讨论古诗的创作规律。”这是一位博客主人的介绍,而这个博客的名字是“毛泽东”。

  “毛泽东”三个字频繁出现在网络上,不仅有“毛泽东博客”,而且有各种各样以“毛泽东”命名的网站。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教授胡为雄说,今日的中国人,不仅从书籍和影视媒体中熟悉毛泽东,更喜欢从网络中寻找或重塑毛泽东。

  网上魔力

  在网络对大多数中国人还很陌生时,“毛泽东”这个天价域名在1998年就被英国人抢注了。国内最初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网站则难以查考。胡为雄说,现在普遍认为河北晶牛集团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网站是国内最早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和传播网站。今年3月,这个在2000年底开通的“毛泽东思想”网站的点击量超过了1亿次。

  在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政府机构都加入到创建“毛泽东”网站的行列中来。2001年12月26日,由共青团中央和党史文献研究室等单位建立的“毛泽东纪念馆”在网上开通。

  在2003年毛泽东110周年诞辰前后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若干个和“毛泽东”有关的网站,毛泽东的诗词、选集、传记、轶事都纷纷传到了网上。在这一时间段前后出现了几百家以“毛泽东”命名的网站,这一热潮在2003年前后达到了一个顶峰。

  有人把这称之为“红色网站”的井喷,形形色色的网站的开通,在虚拟世界里建立了另外一个毛泽东王国。

  伴随着各种网站的建立,是网络论坛中一直争吵不息的论战,“千年一师毛主席”与“毛泽东一生建国有功,治国无方”这样的帖子同时出现在论坛中。

  “如果说毛泽东网站的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和研究外,那么各种毛泽东论坛里的争论却往往超出了学术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对骂也好,论战也好,反映出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胡为雄说。

  “我觉得不仅仅是口水仗。”曾经参与人民网“强国论坛”中“毛泽东论战”的网民“向日葵”认为,大家都想证明自己的判断,而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他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参与论战的网民的想法。论战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找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建国后工农业的各项发展指标和数据、过去和现在的各种增长率这样相对专业的东西都被拿出来反复分析。

  尽管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论战还在继续。“天涯”、“中青在线”等著名论坛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一个新的关于毛泽东的帖子而重新开始打架。显然,这样的论战并不会停止。

  毛泽东甚至走进了网络游戏世界,在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共青团中央组织实施的《中华英雄谱》网络游戏中,设置的“宝物”是毛泽东语录,平装本、精装本、限量精装本、签名精装本等显示了不同的等级,而玩家的最终成就即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虚拟世界里的毛泽东塑造出来的肯定不是历史中的毛泽东,但却是历史中的毛泽东在现实的一种投射。30年后的毛泽东,在网上的虚拟世界里也同样经历着人神之间的轮回,在新的网络话语中成为持久的一种潮流。

   红色书籍主角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再次热卖,由此带动整个党史类书籍的热销。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有一块专门辟出来的图书专区,书的封面大都以“红色”为主调,《长征日记》、《红星照耀的中国》、《毛泽东传》、《马克思传》、《变局 —— 七千人大会始末》、《家书》,老书新书都聚集其中,买书的人把这称之为“红色专柜”。红色,大都与“毛泽东”三个字有所关联。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型书店中,几乎都有这样的“红色专柜”。借着纪念建党85周年的东风,重新解读的“党史类”书籍在今年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变局 —— 七千人大会始末》一段时间出现了断档。”中国青年出版社市场部经理付豪杰说,在上市不到两周后,起印两万册的书已经被订购一空,出版社不得不加紧重印。“新版《毛泽东传》已经卖了11万册左右,连带其他几本毛泽东学术研究类的书也卖了1万多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潘宇博士说,这本再版的传记是在畅销书行列中待得比较久的书。

  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刚刚推出了她的第三本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这本书在上海书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众多参加签名售书的人则希望从孔东梅的身上看到更多毛泽东的影子。

  涉及“毛泽东”的书籍的出版并不容易,除了按常规要在新闻出版署进行选题申报和备案审查外,涉及重大党史人物和党史问题的还要经过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等机构专家进行专门审查。《变局 —— 七千人大会始末》这本书连写作带报批前后差不多用了4年时间。这是一本第一次全面披露1962年“七千人大会”全过程的著作。“党史类书籍在这方面非常耗时间。” 《变局 —— 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的责任编辑吴晓梅说。所以有的出版社不愿意碰这类书籍,因为周期太长,有时单纯从经济效益上考虑经常得不偿失。

  但是近年来这类书籍在市场上却一直成为一个热点。众多的出版社尽管面临诸多困难,都在尝试出版类似的书籍,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史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些有分量的书激起了人们的阅读欲望,但是另一方面,跟风之作也充斥其中。在“红色专柜”中,也有一些从封面设计到题材看上去雷同的书,标题耸人听闻,内容却乏善可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对现在的党史类书籍的泛滥用八个字来形容。党史类书籍的热销同样引起了出版界的关注,中共党史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吴江认为今年党史类书籍更注重了对党的革命和执政规律的探索,不再局限于描述党的历史,更注重通过历史对规律的挖掘。他对红色出版物热潮评价是,从长远看来,热潮会减退,常温依然在。

  但在书市之外、网络之下,“毛泽东”这个名字及其背后的故事仍将为人们津津乐道。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张素华认为毛泽东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的成功和失误对今天都有借鉴的意义,他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今天的财富。

  在后人追溯的目光中,折射出各种各样的毛泽东来,回到热闹的网络博客中,一位来自西藏那曲的网民多吉俄色在自己的博客上说,毛泽东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化,不管是出生在他在世的年代,还是他去世后出生的人,都在关注他,尽可能地去了解他。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03-19 23:44:18 发表
匿名网友:在后人追溯的目光中,折射出各种各样的毛泽东来,回到热闹的网络博客中,一位来自西藏那曲的网民多吉俄色在自己的博客上说,毛泽东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化,不管是出生在他在世的年代,还是他去世后出生的人,都在关注他,尽可能地去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