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唱响挽歌——杨光亚(图)

发布时间:2008-10-27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7-30 | 查看:1435次

  

  在许多老百姓的心目中,殡仪馆是悲伤、痛苦甚至恐惧的象征。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没有人愿意多在这里停留。然而,就在这个总是让人“敬而远之”的地方,身患残疾的已经度过了13年的光阴。他冲破世俗偏见,为一个个失去亲友的家庭送去温暖和抚慰。

  1998年初,杨光亚被任命为市殡仪馆馆长。当时的市殡仪馆管理混乱,多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大会上,杨光亚对全体职工说:“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对我们有偏见。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让人不齿的行为,如果大家不转变思想,不杜绝错误做法,我们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几句“大实话”给了职工们实实在在的提醒。随后,杨光亚做的是“立规矩”,在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市殡仪馆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殡仪馆的各方面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服务走向规范化以后,杨光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技兴馆上来。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杨光亚和他人一起设计了骨灰寄存管理软件和火化手续办理软件,并实现了馆内联网刷卡收费。2006年,杨光亚和别人一起设计的秦皇岛祭祀网开通,为秦皇岛的市民提供了一种“绿色”祭祀方式。

  为了方便群众,杨光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殡仪服务中心,免费上门指导群众办理丧事;还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阳光服务”,所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全部上墙公布,由丧属自愿选择,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对特困户、百岁老人、烈士、残疾人等火化费用给予减免。每年,杨光亚都要请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形体训练,还经常带领职工到服务质量好的宾馆、银行、商场等地悄悄取经。通过训练和学习,职工的整体形象及待人接物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服务行为更加规范。

  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殡仪馆每天有上千的人流量,大部分职工都怕被传染,思想压力很大。“别人能退缩,我们不能。”杨光亚这样要求全体职工。他邀请专家讲授防护知识,并制定了周密的操作程序,两具“非典”遗体被安全接运和火化,没有造成二次传染。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兢兢业业,用自己不懈地努力抒写着时代的颂歌。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在我市评选出的首届道德楷模中,他们榜上有名。本报即日起推出《走近楷模》系列报道,带领读者一同走近他们,去感受模范的力量……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