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铁 他很“轴” (图)

发布时间:2021-07-23 20:30 | 来源:中工网 2021-07-15 13:08:00 | 查看:772次

今年37岁的张果是资中人。2006年2月,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他,来到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技术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果从来到公司的第一天起,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认认真真地去干好每一件工作。

张果(左)与同事一起讨论新工艺

  来到公司的第1年,他就参与了开发新型铁路25T重载型轴承磨削和装配工艺,解决了这一型号轴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批量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准备,为公司创利1000多万元。后来,他又针对铁路轴承三大惯性质量问题作了长达7年的专项技术攻关,系统性地策划了三大技术质量问题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向,并完成实施,为公司铁路轴承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刻苦钻研新技术,也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主任工程师、技术部助理、副部长、部长。他撰写的论文《电磁无心夹具定位面变化对定程磨削尺寸的影响》获得第二届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技术类)一等奖;论文《铁路货车轴承外圈密封槽毛刺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获得第三届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技术类)特等奖。

  今年3月,张果接到了公司交给的一项新任务,开发一种具有高速度高精度的高铁路上用的轴承。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的难度在于转速高,每分达到2000多转,对配件的要求也很高,并在国内率先提出套圈圆度和波纹度的控制指标。为此,张果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地工作,每天做实验都要做到晚上11时多才能下班休息。通过10多天的连续作战,轴承装配出来后,达到了预期效果,装配跳动参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外同类轴承的精度提高了3至4倍,振动及噪音都非常小,为高铁轴承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虽然这款新产品开发出来了,但配件供货厂家所提供的配件,还不能达到要求。为此,指导配件厂家技术研发的重担同样落在了张果的肩上,他连续3次到北京、山东与配件厂家交流、指导。3月19日,张果在北京国铁集团参会,专家们对这个新产品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并对新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完会已经是下午5时过了,张果顾不了身体的疲劳,他立即登上去山东聊城的绿皮火车,赶往配件厂家进行技术指导。他坐在硬座上,啃着面包,打开笔记本电脑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到达聊城酒店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时过了。他来不及休息,与配件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连夜进行技术交流,在凌晨2时过时,他们才敲定了改进方案。为了不使自己睡过头,他合衣在床上睡了4个多小时。早上7时,张果便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配件厂家的生产现场,指导生产。经过5天的技术攻关,配件终于达到了要求。

  去年,张果荣获了青白江区“蓉欧工匠”称号,今年,他获评“成都工匠”。面对荣誉,张果说:“荣誉只是对我以往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它将激励和鞭策我不断努力工作,为党旗增辉添彩。”(据《四川工人日报》报道 四川工人日报特约记者邹世进 文/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