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六连”:转型重塑砺尖兵(图)

发布时间:2021-06-19 09:4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9日 03版 | 查看:493次

“硬骨头六连”官兵在训练场进行排战术演练。新华社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盛夏岭南,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营房前,一块土褐色石头上刻着一个遒劲有力的“硬”字,在阳光下分外夺目。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洗礼,参加战役战斗161次,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8次。

  六连于1939年组建,隶属于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时任支队长是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贺炳炎。

  说起“硬骨头”的由来,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长征中,时任红5师师长贺炳炎右臂6次受伤,必须截肢。当时没有手术器材、麻醉药,只好用木锯锯臂。时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的贺龙后来用手绢包起两块碎骨,以鼓舞官兵士气:“看看,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骨头……”

  在六连,“硬骨头”是连队的代名词,更是连队的魂和根。多年来,连队始终高擎“硬”字战旗,砥砺前行。

  连队多次在团年度建制连比武中夺冠,数十个专业训练课目创下所在师纪录,几十项训练成果在集团军推广。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后,六连移防到新驻地,训练成绩始终保持不变,数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夺魁……

  “‘硬骨头精神’早已深深刻入六连官兵的灵魂。”六连指导员冯杰说。

  移防后,连队增添了很多新装备,新编制也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六连官兵快速“换脑”,实现华丽“转身”——

  开展训法创新、战法研练,将训练课题划分到班排,探索走出一专多能、多专多能训练路子,实现全连85%以上官兵精通两种以上主战专业;

  积极发扬军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项任务、演习演练、比武考核他们就召集官兵分析训练形势,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训练质效;

  扎实开展“研究强敌、打赢强敌”活动,探索研练战时快速集结、夜间车上车下协同等10余个新课题;

  ……

  过去3年,连队22人次参加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摘金夺银,打破12项旅纪录,先后获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和个人二等功8次,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从传统步兵到装甲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两栖作战,六连成功转型。

  “六连的‘硬’,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杀出来、拼出来的。”冯杰说,虽然连队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敢打敢拼”的精神代代传承,不断砥砺官兵的胜战之气、血性之勇。

  海上驾驶,是两栖装甲合成部队的重难点课目。一次海训中,正值台风季,海况复杂,此时战车下海安全风险大。

  “这次海训,我们申请打头阵!”在全营训练准备会上,六连官兵表态。

  刚进驻海训场,六连官兵就利用休息时间,勘察地形、分析海况,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纸。别人眼中的陌生环境,在他们眼里,已经很熟悉……

  2019年8月,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六连担任蓝军。战斗呈胶着状态时,连队受领突袭重任,5人侦察小组悄然穿插至红方指挥所附近。为了等待战机,他们硬是在闷不通气的地下工事内,顶着40多摄氏度高温,潜伏了3个多小时,终于找到机会一招制敌,扭转了战斗态势。

  调整改革以来,六连官兵先后主动与海军某支队、空军某旅、海防某大队、武警某支队等军兵种开展联学联训,参与探索攻关战场信息共享、近距火力支援、联合指挥通信等多种实战课题,在联演联训中效果明显。

  “不管时间怎么变、装备怎么换、任务怎么改,六连对训练的标准就是贴近实战,战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六连连长赵松说。

  (新华社广州6月18日电 记者张金娟、杨扬)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