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惊天一跃的空降兵15勇士,其部队前身系“千岁军”十五军(3图)

发布时间:2021-05-13 10:26 | 来源:网易 2021-05-12 19:45:05 | 查看:3932次

今天是202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3周年。十三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汶川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集体为人所知——由15名空降兵组成的先遣小分队。

  2008年5月14日上午,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带领先遣小分队,携带通信、引导、侦察等装备,分成两个批次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盲跳”至茂县地域,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46小时,这15人是最早进入震区的侦查和救援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汶川地震后,早在1950年便成立的空降兵部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三年。


  15勇士跳伞瞬间

  汶川地震,空降兵惊天一跃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的汶川、茂县等地区通信和交通中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如何尽快进入灾区、了解灾情,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空军空降兵的身上。

  5月14日,空军首次向灾区伞降空降兵。15名先遣队员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无地面标识的“三无”条件下,从4999米高空成功空降到四川省茂县地域,并将茂县的信号传回指挥部。

  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后来回忆,虽然茂县的海拔只有1668米,但是周围都是接近5000米的高山,要想空降,战士们必须从5000米的高空跳下。这种高度是平时训练的几倍,又高寒缺氧,同时降落区域地形极端复杂,有重叠的高山、湍急的江水、厚厚的云层,每一项对跳伞都是致命的不利因素。


李振波

  但是,到了茂县上空,整个环境比李振波想象得还要复杂。地面以上700米全是云层、天上下着雨、飞机机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如果贸然开门,飞机有解体的危险。百名空降兵战士只能飞往成都某机场待命。

  5月13日夜里,李振波从部队调来25面翼形伞,这种像飞机翅膀一样的降落伞与圆形伞不同,它可以调节方向,使用也更灵便。但是,这种伞也有缺陷,它必须通过运动制造浮力,如果降落时人撞到崖壁,伞面没有浮力把人再抬起来,人就会直接滚落崖底。

  在这100人中,会跳翼形伞的只有22人,留下7人帮忙做跳伞前的准备,李振波将和另外14人一起空降茂县。

  5月14日上午,在前往茂县的飞机上,李振波向战士做最后的动员,他说了地形的艰险,高空跳伞的注意事项,但唯独没有提“这次跳伞有生命危险”。紧接着李振波第一个跳了下去,为战士们寻找降落点,这样战士们可以跟着他的伞的方位,也会更安全。15勇士最终成功空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5000米的高空跳伞尽管获得了圆满成功,但暴露的大量问题也使解放军空军意识到在空降跳伞方面的短板。当时,在美国等国家,超过5000米的高空跳伞已是特种部队和空降兵普遍应用的作战技艺,但解放空降军则很少采用。

  惊天一跃后,空降兵迎来快速发展

  红船杂志梳理发现,2009年以后,中国空军空降兵开始高度重视特种作战和高空跳伞。

  例如,此前空降兵的特种跳伞最大高度为4000米左右,普遍应用高度只有几百米。为了突破跳伞新高度,采用了先地面体验、再使用风洞模拟、最后高空实跳的训练方法。还组织特战队员、伞翼骨干从5500米高空,进行“高空跳出低空开伞”、“高空跳出高空开伞”等高风险课目训练。同时根据高空跳伞渗透作战的特点,研制了特种头盔装具、6000米供氧呼吸器、高度表等专用高空跳伞设备。


空降兵跳伞丨资料图

  2014年6月,空降兵使用大型运输机,首次在高原地域成功实施海拔6000米高空重装空投,突破空降兵部队高原机械化作战瓶颈,填补了我国海拔4000米以上高空重装空投空白。

  2015年8月,央视军事频道报道原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特种作战旅赴青藏高原HAL首次5000米伞降的事迹,首次曝光了解放军特种作战的高空跳伞装备。HALO跳伞就是俗称”高跳低开“的跳伞战术。在5000米以上高空实施跳伞,可以使飞机在雷达搜索范围外投入作战力量,有效提高特种渗透作战的隐蔽性。

  2016年7月21日,空降兵联合西部战区航空兵开展了高原合成空降营成建制伞降训练。这在我空降兵历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新中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1950年诞生

  红船杂志了解到,中国如今已是继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机械化空降部队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俄拥有机械化空降部队。

  追溯历史,空降兵的前身最早是1947年由太行军区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当时的军长是秦基伟。该军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赫赫有名,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柴云振等著名战斗英雄和上万名功臣,被誉为千岁军。

  1949年8月1日,中央派刘亚楼等人赴莫斯科,与苏联有关方面商谈帮助中国建立空军的问题。刘亚楼于8月18日电报请示中央:“为了解放台湾,伞兵空降登陆比从海上登陆部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军委组建伞兵部队。如果可以,则准备向苏联提出订购运输机和降落伞,并请其派顾问和教员。”中央于次日复电,原则上同意组织伞兵。

  刘亚楼遵照中央指示,与苏联空军负责人进行了磋商。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为中央起草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1950年2月15日,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聘请顾问41名,订购降落伞300具,为空降兵部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

  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抽调人员组建空降兵部队。7月17日,中央军委确定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根据空降兵处于敌后独立作战,必具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特点,中央军委要求从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班、排模范干部组建空降兵。在编制上,参照苏军建设空降兵的经验,成立旅机关以及作战和保障分队,全旅共计3884人。

  这个编制基本上是照搬苏军的,某些职务名称也是沿用苏军的,如后勤副旅长、技术副旅长等。对于基地选择,空军领导认为,根据当时空降兵部队只有一个旅,除了主要担负解放台湾的任务外,还要应付国内各个方向的突发事件等情况,训练基地选在中原地区比较合适。经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与苏联顾问考察,并由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批准,最终把基地选择在开封。

  1950年9月17日,空军陆战第一旅在开封营区召开了成立大会。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并将9月17日定为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1950年12月,空军陆战第一旅改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1955年又改为伞兵师,1957年4月28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师。

  1961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千岁军”第十五军军部和第四十四师、第四十五师改建为空降兵,成为空军兵种,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十五军;空降兵师也编入空降兵第十五军序列,番号改为空降兵第四十三师。

  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大楼接见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并对各单位发布训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宣读习近平主席签发的中央军委关于调整组建军兵种部队和省军区系统军级单位的命令、决定。在这次军级单位调整组建中,该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资料:中国军网、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等】

  编辑:周晓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