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 ——读《雷锋精神生成机制的社会学研究》(图)

发布时间:2021-04-19 09:53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9日 15版 | 查看:10482次

《雷锋精神生成机制的社会学研究》 邓建伟 著  人民出版社

  雷锋精神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始于1963年,那一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从报上看到毛主席题字,在我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一年也是我考入北京四中读初中的第一年,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洋溢着“学雷锋”的风气,雷锋精神对几代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雷锋精神生成机制的社会学研究》一书作者邓建伟博士受过非常好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训练,他从本科开始就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社会学专业,后来由我指导完成了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此后又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从事两年的社会学研究。本书对于雷锋精神的研究,确实体现了高水平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本书探索的主题是雷锋精神的生成机制,探索雷锋精神形成的轨迹和历史过程,确实是体现了社会学擅长探索人的生命历程的学科特征。

  在我国,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历来不少,以往的研究聚焦哲学、道德、伦理和政治领域的比较多。从社会学学术角度来诠释雷锋精神,以往确不多见,特别是研究雷锋的生命轨迹、雷锋精神的生成机制,也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学课题。

  在《雷锋精神生成机制的社会学研究》中,邓建伟博士紧紧抓住了雷锋精神与地方文化的关系、雷锋在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形塑、雷锋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所经历的诸多历史事件、雷锋参军以后的成长发展、雷锋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初成长发展的诸多细节。本书在研究中运用了很多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如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结构理论、文化社会学理论、口述史方法等,对于雷锋精神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学剖析,深入浅出地将雷锋精神的内涵一层又一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邓博士认为,雷锋精神是包括湖湘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经历了深刻的社会转型后传承、变革与创新的巨大精神文明成果。中华大地能够孕育出雷锋精神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必然性。

  雷锋的生命历程虽然短暂,但雷锋的职业跨度却比较宽广,从新式农民到公务员,从团山湖农场的拖拉机手到工人,又从工人到解放军战士,身份几经变迁。社会转型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雷锋生命历程和职业流动的影响既鲜明又微妙,需要从学术上来把握这种复杂性,并对其进行深度描写。如果不从研究方法中寻求突破点,是很难把握住的。雷锋是湖南人,雷锋伟大而又短暂的22年人生,有18年是在湖南、长沙、望城度过的。雷锋精神与湖南文化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本书由深谙湖湘文化底蕴的邓博士来完成,再合适不过。邓博士深爱着湖南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湖湘文化并浸染其中。

  《雷锋精神生成的社会学研究》一书,以时代楷模雷锋为研究对象,以雷锋在湖南长沙望城生活18年的人生历程为研究脉络,以雷锋在当时的社会结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角色特征为研究重点,并以此来佐证雷锋精神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必然性,导出了在新的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书既是雷锋在望城18年成长经历的生动再现,又对望城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解读,是对望城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红色革命文化和丰富的当代文化乃至湖湘文化现象的深刻剖析,是对地方文化作用于社会角色的深刻解读。

  望城,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望城,是一片红色沃土,红色革命文化光彩夺目;望城,是一处燃烧激情的高地,丰富的当代先进文化亮点纷呈;望城,也是奋斗者演绎奋斗之所在,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在时代的旗帜下不断奋进。也正是这样的一片热土,养育了雷锋,孕育了雷锋精神;也正是这样一片热土上散发出来的时代气息,让雷锋精神的魅力四射、永放光芒。雷锋精神发源于望城这片土地,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是地方文化与雷锋个人成长互动的结果。

  在研究方法上,邓博士延续了20年前其博士论文的一些做法,即在文献、资料、数据、个案方面,除了引证别人的材料外,还特别注重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从社会调查和社会事实中获取新鲜营养。用邓建伟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用自己接近20年的工作经历写出来的,如果没有在机关工作的20年,也不会想起来写这本书,也写不出来这本书。雷锋家乡学习雷锋蔚然成风,学了雷锋出雷锋,出了雷锋学雷锋。邓博士在机关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接触这些雷锋故乡的雷锋传人,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着作者,作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历,凭借特殊的人际关系,能够更为一体化地融入被调研群体,从而实现了融入式的参与观察。这也是我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做研究不熟悉的领域不是不可以做,但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做起,往往能够产生神奇的效果——奥秘就在于参与观察的过程中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笔者历来认为,社会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有实证研究基础,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选定的研究对象也须如此。因此,在选定研究对象的时候,就应该将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究,这种选择既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既要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具有标杆意义,也要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邓博士将雷锋和雷锋精神生成作为研究对象与课题,可谓独具匠心,花费了很多心血。

  社会学研究,不应该简单地为研究而研究,不应该简单地为学术而学术,而应该带着真心、带着情感、带着社会责任感来研究。研究出来的成果,更不应该只是文字的堆砌、资料的码叠和空洞的教条,而应该体现出作者的情怀和心灵的感应,反映出作者在探索中的深入思考,让读者能够产生情感认同,受到情操上的陶冶,形成一种发自心底的共鸣,这既是社会学研究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社会学研究成果的魅力之所在。邓建伟博士的《雷锋精神生成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读起来意味深长,有不忍释手之感,实在不可多得。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雷锋精神作为一种弥足珍贵、面向未来的理念,也将不断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创新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作者:李 强,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