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发布时间:2021-04-15 12:46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4月15日 第02版 | 查看:578次

 ◎本报记者 吴长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4月的江淮大地春意盎然。

  站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头的观光塔上俯视,“奋斗一百年,小岗再启航”的巨幅麦田画映入眼帘。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的正对面是一处草莓种植基地,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里,最受关注的就是40多年前,18位村民按下分田到户红手印的照片。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在小岗村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就着昏黄的油灯,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一纸虽薄,却重千钧。契约的内容寥寥数字,却震撼人心。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当年按红手印搞大包干,就是想能吃上一顿饱饭。”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这样说。正是由于小岗人解放思想、敢于“贴着身家性命干”,在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村民不仅吃饱了肚子,还给国家和集体上缴了粮食,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政策顺应民意。1982年1月1日,党中央以一号文件形式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984年,党中央又连续下发一号文件,把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了全国农村。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打破了“大锅饭”,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极大解放了束缚的生产力。1984年,全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393公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农村开始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转变。

  如今的小岗村已沧桑巨变,友谊大道两侧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农家乐、特产店、农村电商生意红红火火,不远处的现代农业基地孕育新的生机。继承弘扬新时代“小岗精神”的小岗人,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不停步。围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小岗村全面完成2.132万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和1.36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颁证工作,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

  此外,小岗村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自2018年起,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连续4年分别为每名村民分红350元、520元、580元、600元,成功实现从“人人持股”到“人人分红”。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科技日报合肥4月14日电)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