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9 10:38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3月29日 第05版 | 查看:603次
匠心追梦人
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锦州电务段(以下简称锦州电务段),大家管刘博叫“数据大师”,只要是列车运行的“大脑”——LKJ车载数据系统出了问题,同事们都会找他。
3月25日,记者见到刘博时,这位锦州电务段信号工正在管控室带着徒弟对LKJ数据进行核查。
今年,已是刘博为列车“大脑”保驾护航的第19个年头。在近20年间,他从最基础的拧螺丝、焊电路做起,短短几年后,他便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机缘巧合,走进数据世界
1982年出生的刘博,2002年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来到了锦州机务段。
“刚入职时,每天只做些基础工作,感觉挺没意思的。”刘博说,没过多久,一次与师傅冯运河的作业,改变了他对工作的看法。
2004年夏某日,刘博与冯运河接到了在山海关整备场对LKJ车载数据进行换装作业的临时任务。当日18时,作业正式开始。
LKJ是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的车载数据系统是列车运行的“大脑”。每次线路施工,基础数据都会发生变化,更新数据多达900万个字符,如果数据发生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师傅熟练地完成任务,刘博羡慕不已。“当时我觉得师傅太牛了,如果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刘博说。
这次作业让刘博对数据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数据之路由此开启。
刻苦钻研,解决设备运行故障
为了弄懂车载数据,工作之余,刘博找来大量专业书,写了30多万字的笔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提升业务水平,刘博还到北京交通大学进修,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我常看刘博‘鼓弄’零件,把设备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练习。”冯运河说。
2008年4月,随着机车相关设备不断优化整合,锦州电务段组建了承担机车无线通信设备、机车信号设备、车载LKJ及相关设备维护工作的车载车间。彼时,刘博也被派到了锦州电务段。
刚到新单位没多久,刘博就遇上了难题:很多LKJ设备过了质保期,频繁发生故障。
当时,因技术能力有限,只能将故障设备返厂维修,但问题却未得到解决。刘博多次向厂家反映,厂家坚持说是芯片问题。为查清原因,刘博调取2300多个机车运行数据文件,对比分析了190多万条数据,最终确认是设备自带软件数据清理不彻底造成了设备运行故障。
厂家没有解决方案,刘博决定自己一试。他反复写数据、清空,守着试验台一遍遍测试。最终,他完成了DALLAS芯片人工写入空数据方案,彻底解决了运行故障。
学习、钻研,年复一年,刘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由他参与研制的统计工具表,将数据换装统计效率提高了80%以上;他研制的GYK数据模拟比对试验台,为轨道车安全上线提供了数据支持。
不遗余力,培养青年技术骨干
随着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刘博开始在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2016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锦州电务段“刘博铁路信号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从此,刘博除了自己钻研技术,还要带领7名青年骨干学技术、攻难关。
“完成作业要分毫必究,差一点儿也不行。”为让青年职工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心理素质,每次练习和考核时,刘博都会严格要求。
“这几天我一直没好好吃饭、睡觉,能不能下车调整一下,明天再接着干?”一次,刘博把一个耗时4天的任务交给工作室的90后职工沈军,任务进行到第3天时,沈军有些吃不消,给刘博打了电话。
刘博拒绝了沈军的要求。“我在前面车站等你,你必须坚持下来。”到了下一站,见到双眼熬红的沈军,刘博十分心疼但仍狠下心说:“剩下的任务咱们一起完成。”
任务完成后,沈军跟刘博说:“其实也不是累,只是一个人在车上待久了太寂寞。”刘博对沈军说:“做这份工作,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如今,沈军已从一个普通信号工成长为技术骨干。2018年,沈军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今后,我将继续带领青年职工攻克技术难题,做出更多创新成果,为列车‘大脑’继续保驾护航。”刘博说。
本报记者 郝晓明 通 讯 员 韩庆潇 唐冠军 王鹤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