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09 06:59 | 来源:新华网 2010-04-17 | 查看:7212次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17日电题:“死在公益的路上,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记地震灾区救孤儿献身的香港义工黄福荣
新华社记者 王雁霖
4月17日,玉树县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原本四层楼房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瓦砾。院旁的空地上,一个长长的木箱上盖着一张干净的床单——这是孤儿院工作人员为46岁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特意制作的简易棺木。
没有鲜花,没有遗像,只有孤儿院孩子和老师们整齐摆放的救灾食品作为祭品,寄托他们浓浓的哀思。孤儿院副院长阿周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热心人,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14日清晨,由民间公益人士筹建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阿福”、三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玉树发生7.1级强震,一阵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阿周说。但三名孤儿和一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所幸一块巨大的水泥天花板和地面形成了一块三角形的空间,四人头露在空间外面,一半身子被埋在了下面。
阿福立即钻进那片三角形空间,从后面将四人用力往外推。当他刚把四人推出废墟后,余震又将未垮塌的一半房屋震垮,阿福顿时被压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阿周回忆说。
被他推出废墟的四人,除一名孤儿腿部骨折外,其余三人均只受轻伤。
“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热心公益的人。”阿福的朋友、这家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他跟我讲:公益、慈善,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他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赵林说,阿福是香港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每月工资只有一万多港元,在香港这个高消费的城市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三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据了解,阿福几年来一直为“中华骨髓库”扩容捐助和大力宣传,曾经徒步从香港走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阿福知悉后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又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我们平时经常在网上聊天,他几乎不聊自己的私事,我们的谈话内容是纯粹的公益话题。4月1日,阿福到兰州与我会面走访甘肃贫困学生,我以为他会坐飞机来,没想到他却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说自己省一点,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之后他又说想来孤儿院,随身带了一万多港元,希望买点物品带去孤儿院。”赵林回忆说。
当时,赵林对阿福开玩笑:“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怎么办?”但阿福的一句话,让赵林这个从事了11年公益事业的“老公益”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阿福当时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阿福的弟弟黄福华在来到玉树之后,曾感慨地说,他们全家都支持阿福的公益行为。对一个自小生活在繁华都市的香港人来说,愿意克服青藏高原缺氧、生活艰辛等困难,来到这里做义工,本身就已经值得钦佩和尊敬。
赵林说,一直以来,阿福的愿望就是做实事。“如果他还活着,现在一定还在帮助别人”。
一位网民在悼念黄福荣时说:“一个阿福走了,还有千万个阿福在人间继续他未完的事业。我想阿福是在天堂看着的,也很忙……”
赵林说,目前中国存在着大量的志愿者和民间团体力量,阿福是他们的骄傲,他的精神也将激励他们,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