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当志愿者 分两拨巡街(图)

发布时间:2021-03-12 19:33 | 来源:辽沈晚报 2021年03月10日 10版 | 查看:1407次

本溪李海英一家人组团做公益 妻子张玉杰曾获“本溪好人”称号 

李海英一家三口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本溪,有这样一家三口,虽然身处不同工作岗位,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志愿者。他们就是57岁的李海英、张玉杰和34岁的李梓铭。

我做了一名警察该做的

“他们都喊我交警雷锋,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的。”

57岁的李海英如是说。

李海英是本溪溪湖交警大队的一名民警,从警30多年,他曾获嘉奖5次、荣立三等功一次。2018年,他又投身志愿者公益服务,每个休息日都坚持做义工,从没有间断过。

每年冬天的11月1日到来年的3月31日,是李海英一家三口最忙的时候,“平时晚上7点到9点,周末的时候上午10点到12点,3口人分成两个班上街巡查,参加本溪弘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关爱流浪乞讨人员行动。”

这可不是简单的送点吃喝就行。

“见面第一件事是劝导他们到救助站;如果不去,才是提供食品和御寒物资救助;接下来跟他们谈心、沟通,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得会语言沟通,还得掌握相关政策,流浪乞讨人员虽然情况不同,但大多有特性、不好接触,有时还提出无理要求……”李海英一家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才获得了“上岗”资格,两年里服务总时长超过900小时,服务次数400多次。

疫情防控期间,李海英一家又自费购买消杀防疫物资,他和儿子背着16斤的消毒喷雾器楼上楼下地跑,对60多栋居民楼的300多个楼洞还有垃圾点进行了彻底消杀,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惠及两个社区2万多名居民。

李海英一家还为流浪乞讨人员定期测量体温、洗手消毒、发放一次性口罩,每天提供食品和御寒物资救助,68天里为1500多人次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各类关爱服务。

因为特别有亲和力,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每次公益服务都带来欢声笑语,李海英被他服务过的群众称作“雷锋交警”,可是他却说:“我做公益,主要还是受我妻子影响。”

我是笨鸟 所以要先飞

李海英的妻子张玉杰是本溪弘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助残项目部的负责人,她做公益可比丈夫和儿子的时间都要长,2008年她就加入了本溪慈善总会的义工队伍,2016年还获得了本溪好人称号。

2009年5月,张玉杰和她的伙伴们成立了全国第一支专业为盲人提供导盲随行服务的助残志愿者团队——本溪市导盲义工队,给盲人朋友提供就医购物导盲陪同、生活物品代购和入户家政保洁等。

根据要求,每名志愿者需要蒙眼体验70个小时黑暗、真正了解盲人行走的实际困难后才能提供服务。蒙眼时间一长,身体特别不舒服,张玉杰作为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忍着不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培训任务,第一批正式上岗。

学习手语词汇,对张玉杰来说“相当费劲”,毕竟年纪大了,尽管每次听课都认真做笔记,还是常常第二天就忘了,她就上网买书自学,“咱是笨鸟,就得先飞。”现在张玉杰掌握的手语词汇有1000多个,跟聋哑人日常交流完全没问题。

到现在,本溪市有100多户盲人家庭、1000多人次接受过导盲义工队的服务,张玉杰每年春节还要组织、参与团队发起的为生活困难的盲人家庭募集生活必需品的活动。

年纪大了,体力虽然差点,可经验就多。

帮福利院收玉米,张玉杰把家里筷子一分为二,然后削尖、打孔、穿上橡皮筋,做成“玉米分离器”发给剥玉米的伙伴,教给他们使用,剥玉米的速度一下子就上来了,还不伤手。

到农村帮残疾人收土豆,张玉杰顶着烈日在地里干了5个多小时,汗水湿透全身、体力透支,咬着牙和伙伴们一起坚持,还给大家鼓劲加油,就为了一天就把7亩地的土豆都起出来。

13年的时间里,张玉杰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3000小时,为120名贫困残障人士和孤寡独居老人提供了购物、就医陪同、生活用品代购和入户家政保洁等服务。

2017年,张玉杰和伙伴们又在本溪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了本溪市第一个社会组织——本溪弘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定期为爱心志愿者提供助残实用技能和服务禁忌事项培训,三年多的时间培训志愿者超过1000人。

做公益“做”字最重要

张玉杰培训过的志愿者里,就包括丈夫李海英和儿子李梓铭。

李梓铭是一名中共党员,现在本钢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他的公益生涯开始于2017年10月。

那时,他的初中班主任找到他,说有一名老人因为收留流浪宠物过多,又没有经济来源,资金困难。李梓铭张罗班级群里同学,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定期捐赠,“定的计划是3年,现在已圆满完成。”

李梓铭告诉记者,老人因为收养流浪狗被大家叫做“狗娘”,患有糖尿病。看到老人舍不得吃穿,他总想着给老人买点啥,为此还干过一件“蠢事”——给老人买了西瓜。后来才知道,糖尿病患者哪能吃西瓜啊!

后来,李梓铭回农村老家的时候,就给老人带些粗粮回来。逢年过节,他还买来新的衬衣衬裤给老人送去,“就是想让老人知道,还有人惦记着她。”

3月8日晚,白天刚到南芬解放村看望留守人员又接着上夜班的李梓铭告诉记者,最初到“弘益中心”是担心妈妈晚上巡查流浪乞讨人员时的安全。

可是经过几年的成长,他已经青出于蓝:

他是关爱“三留守”人员赵家工作站的站长,陪留守儿童写作业、给孩子们上安全讲座;他又是本溪启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法人,参加了省民政厅的“牵手计划”,带人到外地学习,“把防震、防火等避险知识带回来,教给这边的孩子们。”

李梓铭说做公益,最重要的是做。“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像我现在,几个人维护上百台天车,工作量很大,夜班的时候一宿不睡觉很正常,白天补觉的时候少睡一会就有了。”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