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6 18: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月27日 | 查看:828次
人物故事:
张崇华,1942年3月生,汉族,群众,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纳溪区税务局退休干部。
“当了一辈子的税务干部,始终记得要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而我就把捐资助学,看成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坚持做了下来。”这是泸州市纳溪区税务局一名退休干部的朴素情怀。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一位一生甘愿清贫的税务干部,四十年如一日扶贫助学扶贫助学,用自己的爱心和力量,照亮着特困学子的前行之路,诠释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铭记滴水之恩,以己之力助人
“我家有五姊妹,我排行老四,父亲母亲重男轻女观念重,把我大姐送去地主家当丫鬟,五妹被抱养给别人家,我被短暂抱养给别人家后在大姐强烈要求下又回到家中。父亲是一名收入微薄的修锁匠,母亲没有工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每顿饭都是一锅水加几粒米或者几片捡的‘菜叶’,我们一家人分着吃,日子过得很艰难……周围的邻居看到我们家的困境,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邻居孃孃教我母亲做裤腰带,这样可以赚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在邻居和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还算幸运,不但填饱肚子,还有书读,所以我格外珍惜。考上中学后,父亲本不同意我继续念书,觉得女儿终归是要嫁出去,读书没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免除了我的学杂费,才让我不但学到了知识,还顺利完成学业。”
“每年都减免学费,还得到助学金,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一定要报答帮助我们的好心人,也为更多人提供帮助!”从那时起,张崇华的心里便在别人的“帮助”下,种下助人为乐的种子。
儿时受到的帮助,让张崇华深知感恩与回馈的重要。在她工作后,税务局的领导和同事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她不少关心和帮助。爱的种子便在生根发芽。2014年的春节,张崇华在得知当地的敬老院需要爱心人士帮助后,便发动丈夫与女儿、女婿一起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20余件新购的羽绒服和3000元现金,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文温暖、开心的春节。
爱心是道路,引人走向黎明。一次走亲访友的闲聊中,她无意中得知在农村还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们,因为经济困难,却上不了大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人才,我应该多帮助他们!”儿时求学的艰辛让张崇华立誓要资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在2015年的一天,她了解到一名刚考上四川大学的学生因家境特殊,贫困如洗的家庭连凑齐学生的车费都成问题时。张崇华毫不犹豫做出承诺:“你的学费和生活费由我来出。以后我就叫你小乖乖,我会把你当成自家人一样对待,好好读书,学到本事后记得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张崇华从资助“小乖乖”“小幺幺”“小幺妹”再到如今的“小帅弟”。从1980年起,张崇华就与丈夫就开始帮扶贫困家庭学生。40年来,老人究竟扶助了多少学生,捐助了多少学费,她说:“记不起了,从来没有记过”。
甘守生活清贫,爱心感染身边人
张崇华家在纳溪区泸天化西村,是一套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仅60平米的房子。屋内一件件现如今鲜少见到的年岁已久的老家具、老物件,构成了她的“蜗居”。家里的陈设虽简陋,但却摆放得井井有条。若不是客厅内摆放着一台小小的液晶电视,完全看不出这是21世纪的陈设。如那台液晶电视一样“突兀”的是客厅窗台上插着同样具有年代感的花瓶里的两支红玫瑰,与屋子里暗淡的老旧物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位勤俭朴素的老人,更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老人。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张崇华在吃穿用上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缝缝补补、一双鞋钉钉补补要穿好几年。甚至为了节省花钱,张崇华几乎没有下过馆子。有人问她:“为何宁愿花钱帮助别人也不愿提升下生活品质?”她说:“我觉得现在能吃饱穿暖,难得这些还不够吗?我每月退休金4000多元,节省下来不仅可以给我的‘小乖乖’们缴学费,放假还可以带他们出去游玩。而且资助贫困大学生也是我老伴的遗愿,他在世时我们一起做这个事,他不在了我更要继续坚持下去,一直到我无能为力的那天。”她对待自己生活节俭,清贫过日,但对每一个“孙儿”“孙女”,她却慷慨大方,不仅承担他们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补助,逢年过节放假,张崇华都会买上鸡鸭鱼肉叫孩子们“回家”聚聚,还会带孩子们去泸州周边旅游开眼界。
每周,老人都会接到“孙儿”“孙女”们打来的电话,或问候,或关心,或与她分享在学习上取得的新成绩。隔壁邻居说,您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多孙子孙女,都对您这么好。这些“孙儿”“孙女”,全是老人捐资扶助的贫困家庭学生。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张崇华及家人都深知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张崇华的女儿在20年前就已下岗,至今女儿一家的经济情况也并不宽裕,张崇华的丈夫在2017年就过世。这样的情况曾经一度让张崇华感到无助,不少人劝说她放弃资助。但是,张崇华不但没有放弃她的“圆梦计划”,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定!丈夫走了,张崇华的女儿、女婿站了出来:“妈妈,我们家困难不要紧,我们还有勤劳的双手,只要我们节约一点,挤挤总会有的,你的爱心事业我们永远支持,也会陪着你一起!”听到他们这么一说,张崇华顷刻间流下幸福的泪花,有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信心就更坚定了。
坚守初心不改,传递人间大爱
“我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回馈社会和报答那些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人,只有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来回报。”说起自己40年来不间断帮扶贫困学子的初衷,张崇华发自肺腑地说。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张崇华说:“我现在退休了能有养老金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党和政府的培养,没有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日子。”从儿时受到的点点滴滴帮助到工作后周围人的关心与热情,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就在张崇华的心里根深蒂固了,她要把自己受到的帮助转化成爱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和一些企业、老板捐款比起来,我捐的这些钱不足挂齿!我看到一个个我扶助的孩子有的考上研究生和参加工作后成人成才,回报社会;看到自己的一点爱心竟然可以改变他人一生的命运,我心里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和成就感。”交谈过程中,老人不由自主地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就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辈子都不后悔”。
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纳溪区税务局负责老干工作的万大姐说:“张老辈从来不会说她做了多少好事,她默默无闻地资助学生感染了我们不少人。”张崇华帮扶贫困学子,除了家人外,至今无人知晓4名学生的真实姓名和信息。据回忆,自2015年以来的4年间,老人扶助了4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总捐款就已经超过了10万元,在资助“小乖乖”考上研究生后,还有一名孩子也准备报考西南大学的研究生。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成绩优异,张崇华觉得她的付出都值得,心里乐开了花。
40年来,张崇华不图名、不图利,在她看来,她做的一切根本不足挂齿。就是这样一位老人,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用爱点亮了贫困学子的求学路,用行动诠释了心怀大爱、助人为乐的深刻含义。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