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2 09: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2月08日 | 查看:562次
人物故事:
陈继存,1954年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范县颜村铺乡榆林头村村民,豫01井地震观测站观测员。
1978年,河南省地震局在范县建立了豫01井地震观测站,井深2230.07米,坐落于聊城─兰考地震断裂的纵深地带。时年24岁的陈继存被选为豫01井地震观测员,主要从事井站管理和地震监测工作,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干竟是42年。
刚建立观测站时,只有一间6平方的小房子,孤零零的耸立在野外,没有路更没有电,温度、气压等监测设备只能手动操作,每天早晨陈继存都要靠手电筒照明来记录监测数据,然后骑车15里路,于每天10点前赶到范县县城完成数据上报。报完数据后,早已到了午饭时间,他再匆忙骑车返回家中吃饭。在那个交通、通讯极不方便的时代,陈继存遇到有地震异常时,经常吃住在井上,分析数据,第一时间上报异常原因。不管是夏天雷雨、道路泥泞,还是冬天大雪、积雪阻路,陈继存坚持每天到县城报送数据。由于他坚守地震观测岗位一线,豫01井记录地震无中断,地震观测资料零差错,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对监测豫鲁冀交界区及邻区地震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反映区域地震应力场的一个“敏感点”。
1985年,豫01井更换了半自动水位监测仪,需要每天8:00准时对仪器进行校准,然后把昨天的数据抄写下来上报。按照工作流程规定,陈继存必须每天早上7点半前,赶到观测站取下水位升降图,将水位、气压等几十个数据抄下,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气温数值,算出水位平均值,把数据报到省、市、县各级地震部门。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并不算长,但定点时间要求很严格,且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节日在陈继存眼里,都只是正常的工作时间。而他依靠的“老伙计”,就是算盘和铅笔,40余年间,算盘打坏了十几个,铅笔用掉了上千根,而地震数据监测和上报却从未延迟或漏报。
豫01号井至今记录到的最大一次水震波,是2011年3月11日14:46分(北京时间13:46分)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9.0级大地震,且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回想那次大地震,陈继存记忆犹新,他说:“由于当时浮漂波动太大,把记录笔都打飞了,水波竟造成记录仪器脱轮,这非常罕见,即使我国汶川地震时,豫01井的记录笔仍然在正常工作。”
2015年,豫01井仪器升级为数字化监测设备,需要用电脑处理监测数据。这对仅有初中文化和时年已经61岁的陈继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为了继续自己钟爱的地震监测事业,凭借一股不服输、不服老的劲头,陈继存从头学起,不会打字就戴上老花镜学打字,新设备不会使用就对照着资料学操作,其间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想而知,可他硬是天天坐在电脑前,一点一滴学会了电脑设备的操作。今年,陈继存已经66岁,完全可以在家休息、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还是坚持每天一早赶到观测站,戴起老花镜,在昏黄的灯光下细致记录数据。他说:“这是我毕生的事业,现在才干了42年,时间并不算长,我要坚持干到干不动为止。”
豫01井地震台地处野外,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地震观测工作要求严,时间性强,工资报酬低,最初每月工资仅10元。陈继存坚守地震监测岗位42年,经历了地震监测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濮阳市乃至全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豫01井地震观测资料多次在河南省地震系统评比中荣获第一名,2018年、2019年分别荣获水温观测资料全国评比三等奖、二等奖,连续多年被授予省、市先进观测站、优秀宏观观测点。陈继存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观测员,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从2011年开始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陈继存的先进事迹。
尽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陈继存为人谦逊、低调、淡泊名利,从不计较报酬和个人得失,处处以大局为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发挥专业知识,义务当好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员,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防震避震知识、民居抗震技术、耐心解答群众咨询、自觉做好震后稳定群众情绪工作。偶尔有村民听到一些地震谣言时,他都会科学讲解后斩钉截铁地说:“不要听信谣言,在我的观测中,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他的话对村民最有说服力。此外,村里有人盖房时,他总会主动前去指导,使房屋抗震能力达到设防水平,被当地群众亲切的誉为“贴心人”。无私奉献,是陈继存在平凡中的点滴,也是他不忘初心的坚守。
42年春华秋实,42年风雨兼程,42年艰辛探索,从最初入行时的迷茫,到长期的坚守,再到如今的热爱,陈继存把地震监测事业当成了自己的毕生追求。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用踏实肯干、执着专一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