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7 15: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970次
人物故事:
张子成,男,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涞水县供电公司驻龙门乡店上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被派到店上村工作,走街串巷,齐唠家常。连续40天对全村210户610人走访调查,每天撰写调研报告直至夜里两三点,一张手绘地图、一本走访日记、几摞民情资料。三年多来,张子成带头修建防洪堤坝、村民活动室、医务室;架设新能源路灯,新装3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板;先后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400多万元。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脱贫攻坚个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店上村驻村工作队也被授予“河北省优秀驻村工作队”。
带民脱贫 真情换来请愿书
张子成对2017年被派到店上村工作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因为那时刚出生的女儿还没有满月。接到任务后,他没有丝毫犹豫,把妻女托付给老人后,收拾行李就进了山。靠一双脚底板趟出一条脱贫路。治环境、救贫困、帮增收是张子成“新官”上任抓的三件事。
抓文明,他带领村民治理黑屋子、乱院子,搞卫生、清垃圾、献爱心,他发动公司同事捐赠棉被、衣物等3000多件,还带动公司党团员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跑销售,他通过互联网帮助乡亲们定向售卖家里的玉米、小米、柴鸡蛋、大肥猪,不仅少跑了路,还卖上了好价钱……仅仅一年的时间,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精神气更足了。
2018年2月22日,是张子成最难忘的一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年派驻期满的时候,村民们自发组织写下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希望他继续留任。面对乡亲们深情挽留,张子成主动选择留任。
促民增收 敢叫荒滩变良田
村子要持续发展、群众要保障增收,因地制宜发展“造血”产业是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大山里,土地绝对是“宝贝”,人们生存全靠土地。这里的土地只能种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看到全村每人只有6分地,张子成便有了开发河边荒滩、变废为宝的大胆想法。
敢想就要敢干。从2017年底开始,工作队便成了县发改委、扶贫办、信用社的常客。平整河滩、清运石头、拉土铺垫……利用争取到的扶贫资金,他们按照既定方案平整土地,垫土量达3万多立方米,硬是把90亩荒滩变成良田,村里每人都能多得1分半耕地。按照当地的经济作物玉米来算,这90亩地每年就能增收4.5万元。张子成和村干部合计着利用这些土地种植樱桃、发展旅游采摘,那经济效益就会更加可观。
光有土地,配套设施跟不上也不行。张子成又联系帮扶单位国网涞水供电公司,架设浇地变压器,为新打的7眼机井通上了电;专门购置耕耘机,大大节省了村里的劳动力,还修通了从村里到田间的水泥路,让耕耘机直接开到田地里。
“驻”进民心 成为店上村的“家里人”
这个一开始被村民们认为根本不会走进他们生活的“白面书生”,却一点一点地走进了百姓心里。
村里72岁的张云梅老人,守着两个患有智障的儿子,低矮破旧的房子里最显眼的只有一铺土炕。张子成把这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从田里农活到捎粮买药,用行动诠释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曹营章大娘身患脑血栓的老伴儿不慎摔伤,生命垂危,就近送到邻县就医后却不能报销住院费,张子成心急如焚,多方奔走后拿到了2万多元的报销费用。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宅家抗疫。张子成心里始终放不下店上村的“家里人”,2月4日就赶回了村。
张子成带领驻村工作队全力协助店上村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利用村广播持续宣传防控知识,为村里抗击疫情捐资捐物;为使无法外出务工的家庭保持稳定收入,张子成为3名无法外出人员申请增加公益岗位,使其通过本地就业挣得劳动补贴;为了鼓励所有不适宜外出务工、但有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大自有产业经营规模,张子成积极争取到政策支持,加大了对贫困户经营自有产业的补贴力度。
三年多来,张子成带领驻村工作队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店上村人均年收入已从2017年的3200元增长到5300元,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全村摘帽。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