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公益服务1000多小时 个人捐款助学6万多 她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解开心结(图)

发布时间:2020-11-11 21:29 | 来源:辽沈晚报 2020年11月05日 07版 | 查看:931次

季生玲(右)到农村看望生病儿童(资料图)。

“要保证善意,要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善意……”

季生玲告诉记者,如果说帮助那些存在心理疾病、甚至严重到自闭症的孩子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她认为,就是足够的善意。

正是凭着这善意,20几年前开始,季生玲就把帮扶的目光放在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上,帮歧路孩子找回初心、让自闭孩子打开心窗。

帮歧路孩子找回初心

50岁的季生玲告诉记者,自己走上办学道路纯属偶然。“30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有朋友说孩子成绩不理想找我给补补,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以后来找的人就越来越多。”

办学10几年时,季生玲遇到了第一个特殊的孩子。“当时是他姑姑找的我,孩子当时才5年级,成绩差不说,更重要的是性格叛逆、极度自私自卑、自闭且仇视身边的人和事。”

季生玲了解到孩子这样的性格是因为家里困难、母亲精神还不好,决定免费给孩子补课表达善意,又把对孩子思维的引导“隐藏”在课业中,“把写作文和思想品德捏在一块,讲解作文时有意突出感恩、回报,引导出孩子对父母的爱和责任心。孩子表现阳光一点,及时奖励。”

到高二的时候,这个孩子成绩是全校第25名,后来考入了大连海事大学。

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季生玲是出了名的善于引导孩子走向阳光的“导师”。

有迷恋上网打游戏的孩子被家长送来,季生玲没有批评、讲大道理,甚至还陪着孩子去玩游戏、通宵上网,她说这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有个孩子家庭困难,季生玲免费给他补课8年,从26个字母都写不全,到最后考上了警校。“本来父母都没工作,看孩子这么出息也都努力、事业有成了。”

让自闭的孩子打开心窗

办学30年,季生玲遇到的有着不同心理疾病的孩子不下五六十人,让季生玲记忆最深的是严重自闭症孩子琴琴。

“之前帮扶贫困学生我们认识的,可去年再见面时我几乎认不出她了。”季生玲描述当时的琴琴:目光呆滞、坐在那里不和任何人说话,已经一年半没出屋没上学了,抑郁、自闭非常严重。

琴琴和爷爷、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残疾,从小是爷爷带大的。

季生玲了解情况后,确认琴琴再和父亲、爷爷在一起病情难以恢复,当即决定把琴琴接到自己的工作室,“首先改善环境,让她有能力保护自己。”

季生玲像个慈母一样照顾琴琴的生活,受到保护的琴琴和季生玲有了交流。

可谈到复学时,琴琴的心理压力却很大,羞于见同学老师,也担心学习跟不上。季生玲帮她树立信心:“只要你听,我从头教。只要你学好了,有了实力,就没有任何人瞧不起你。我把你当自己的女儿看待。”

从2019年冬开始,季生玲每周都要给琴琴做心理疏导、补习功课。季生玲身体也不好,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脑里还有个瘤,可是从没因此耽误过对琴琴的辅导,就是在她病重住院时,也坚持每周六去给琴琴上课,一次就是6到8个小时。

不到一年的时间,对琴琴的心理疏导劝学成功,季生玲又帮琴琴办理了复学,今年9月1日,琴琴终于回到了校园,而且成绩稳定在班里前五名。

5年公益服务1000多小时

助学捐资6万多元

2016年,季生玲参与创办了本溪满族自治县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后来又成为心连心关爱妇女儿童分队的队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关爱那些被忽视的贫困妇女儿童、留守学生、自闭症学生身上。

现在,关爱妇女儿童分队已经有志愿者300多人,按照计划定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5年来,季生玲参加各项公益服务100多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个小时,个人累计捐资助学超过6万元,团队的总募捐金额将近100万元。

季生玲常说,人生不易,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和温暖,有能力时总要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才不负人生。

让她感动的是,那些她帮助过的孩子,很多也都热心回报社会。

“有一个女孩子,曾跟着我学了9个月,当时困难没钱,我也就没收钱,还以奖励学习进步的名义帮助她。大学毕业后她有钱了,每次我们做公益都来,还带着丈夫、父亲,一家人开来3辆车,接送志愿者走访做公益。”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