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8 20:53 | 来源:参考消息 2020-11-07 01:40 | 查看:1180次
“在朝鲜战场上,想到过牺牲吗?”
“想过,每场战斗,我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中国军人不信邪,有了这股决心,啥样的军队,咱都敢打!”93岁的志愿军老战士白清林铿锵有力地说。
▲1978年白清林(左一)在赤峰野营拉练。(受访者供图)
“只要敢打、会打,就能打赢!”
1950年10月19日傍晚,一队队军容整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征程。志愿军第40军119师355团2营机枪连副连长白清林就是其中一员,这一年,他23岁。
回想起出国作战前战士们的心态,白清林说,年轻的战士们想法并不统一。“后来通过军事动员、思想教育,大家认识逐渐一致了,那就是不管你是啥样的军队,只要我们敢打、会打,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说到这里,老人情绪激动、目光坚定。
久经沙场的白清林素来胆大心细。在第二次战役中,已升任2营5连连长的白清林率部队参与围攻苏民洞一带美2师38团的战斗。
当晚,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形下,355团分东南、西北两路对苏民洞实施钳形攻击。待志愿军战士们拉响手榴弹、开枪扫射,美军才开始还击,战斗一直打到拂晓,最后美军仓皇向山林中逃窜。
不久后,美国军机到苏民洞一带轰炸,5连的战士们进山隐蔽,营部则撤退进了一个山洞。不料山洞洞口被美军发现,他们调整火炮,对准洞口开火。“炮弹打进洞里,教导员、副教导员、管理员、通讯员及联络员都牺牲了。”
此后,敌人虽利用空中优势组织疯狂反扑重新占领了苏民洞,但在119师3个团的强大围攻下,他们再次溃败,扔下上百辆拉着弹药、被装、食品的汽车向南逃窜,几十名担任前卫的美国士兵被俘。
回想起当年这场战斗,老人感慨:“咱们士气、战斗力都比美军强,但咱们技术不如人。如果我们会驾驶坦克、使用火炮,这些战利品就不会得而复失,这么多战友也不会牺牲。”
“撤不撤?是我最艰难的决定”
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锻造了志愿军将士们的钢铁意志,也增强了他们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对敌作战能力。
在第四次战役砥平里战斗中,白清林所属部队负责掩护大部队撤离。
“当时我们守在一个山头,连夜把防御工事挖好,但是挖得不深,结果被敌人发现,他们摆出了二三十辆坦克对准了我们。”第二天一早,美军发动猛烈攻击,坦克和枪炮密集发射,由于武器装备悬殊,不到一个小时我方就伤亡十几名战士。
“当时我们已经和上级失去了联系,撤还是不撤?撤,没有上边的指示是违反命令;不撤,眼看着部队就要被敌人打光。”白清林说,当时自己身上有十多处伤口,但完全顾不上血水染红了军装,“这是我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的最艰难的抉择”。老人语速放缓,望向窗外,沉浸在当年的战火硝烟里。
经过一番权衡,他拍板决定:撤而不退!先撤出山头,转入山林中隐蔽,待敌人步兵发起进攻,再出击阻敌。
“我们和美国人打仗得出一个经验,他们的步兵根本不是咱们的对手,厉害的不过是坦克和炮兵。坦克开上山来,我就不和你硬拼,步兵上来,我保证把你打退。”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为志愿军部队撤离赢得了时间,直到大部队完全撤走,白清林才带着战士们且战且退,追赶大部队去了。
“他没来得及动就牺牲了!”
70年过去,那些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仍牢牢印在白清林的脑海里。
当时重机枪排有位22岁的副指导员叫郭守昆,原在师宣传队工作,但他说自己到战场来,就要到一线去。一天,美军机投掷的一颗汽油弹恰好落在郭守昆的防御工事里,瞬间抽空了周围空气,他没来得及动就牺牲了!
“当我们扒开灰土时,看见他的遗体端正地坐着,身体已经被烧焦了。”讲到这里,老人脸上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第四次战役中,一发炮弹落在白清林身边,他被气浪推出两米多远,起来的时候,见身后的通讯员张义勇倒在血泊中,头部被敌人炮弹片击中牺牲。
“他才18岁啊,小家伙特别机灵,打仗也勇敢,年纪轻轻就这样牺牲了……”
如今,距离白清林家不远就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白清林的老团长汤景仲、老营长郑希和、老战友程树增……都安葬在这里。每年清明节,白清林都会去陵园看望他们。
“今天的幸福日子,都是这些老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要我还能走,我就要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聊聊天,讲讲咱们国家这些年的新变化……”
▲白清林近照(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白清林,1927年10月出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入伍;历任团长、副师长、师长、40军副军长、赤峰守备区副司令员等职;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1987年5月离休。
原文刊载于《参考消息》11月4日特别报道版,原标题: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69) | “不管啥样的敌人来,咱都敢打!”——记志愿军老战士白清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