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3 08:14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06版 | 查看:7283次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相关人员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参观。新华社发
东坝头镇张庄村曾是兰考最大的风口,焦裕禄同志曾在这里查风口、治风沙。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庄村积极发展兰考蜜瓜、食用菌等种植,以产业带动就业。图为村民在采摘食用菌。新华社发
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及黄河河道。新华社发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基层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焦裕禄精神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认真学习并把握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挖掘焦裕禄精神所蕴含和体现的崇高价值追求,对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亲民爱民的公仆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只有470多天,但是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无尽怀念?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诚心诚意做人民公仆。1962年12月初,焦裕禄同志接到组织任命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组织上要他回家安置一下再去兰考报到,但他没有回家,直接到兰考上任。焦裕禄同志说:“兰考正在严重困难的时候,那里的群众正盼望党组织派来的人组织他们向困难做斗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兰考的日日夜夜,焦裕禄同志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他带领县委班子成员到兰考火车站了解受灾群众外出的情况,看到出外逃荒的群众,他既理解又同情,下定决心要改变兰考的面貌。为此,他支持撤销“劝阻办”,成立“除三害”办公室。在一个大雪天,焦裕禄同志拟定了六条通知,其中第五条要求:“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第二天一早,他便走访慰问了几十户困难家庭。在身患重病的梁俊才大爷家里,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我是你们的儿子!”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也赢得了群众的永远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真切表达了焦裕禄同志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守初心,就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握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真心实意为人民,身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
困难最能考验人、锻炼人。兰考当时风沙、盐碱、内涝灾害严重,条件非常艰苦。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灰心丧气,他给县委的同志鼓气说:“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不怨天不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立志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治理内涝,翻沙压碱,种植泡桐,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
在工作生活上,焦裕禄同志极为艰苦朴素。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衣帽鞋袜也补了又补。他用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修了又修,舍不得换。一次有个干部提出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他反问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他起草的《干部十不准》中规定:不准用粮食做酒做糖,挥霍浪费;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不是不准结婚),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叫作艰苦奋斗。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旧有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虽然已得到了解决,但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出现了。面对困难和问题,畏缩不前无异于坐以待毙。唯有在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奋斗中,才能迸发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洪荒伟力;也只有迎难而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3.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求实精神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却能够带领兰考人民在治理“三害”上取得显著成效,原因之一在于他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注重调查研究,作出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焦裕禄同志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兰考期间,焦裕禄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当时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通过这种大规模、深入的调查研究,换来了一整套关于兰考水、沙、碱发生、发展规律的详细资料,从而制定了改造兰考自然灾害的切实可行的计划。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
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党的历史上,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探索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事业就能够取得不断胜利;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严重损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实践、新的发展、新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求实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就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千难万险,不断跨越前进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4.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迎难而上精神
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前,对兰考贫穷落后的情况是知道的,因为组织上已经给他介绍过兰考的情况。在困难面前,焦裕禄同志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勇担重担的大无畏精神。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到兰考工作以后,焦裕禄同志不畏艰辛,风餐露宿,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对兰考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真正知道了兰考的困难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依靠群众,众志成城,开创性地创造出了一套简便易行治理“三害”的方法,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闯出了一条生路,带动了兰考的发展。
不怕困难、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这是焦裕禄同志能够在兰考干出一番事业的重要原因。面对困难和挑战,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悲观、被动应付,有的甚至临阵脱逃;一种是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焦裕禄同志在重重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来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我们党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焦裕禄同志在带领兰考人民同“三害”作斗争的过程中,肝病越来越严重。他经常忍着病痛开会、作报告。有时候,实在疼痛难忍,就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病痛放在心上,屡次拒绝组织上安排他住院的好意。后来病情严重,焦裕禄同志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当护士为了减轻他的疼痛、给他注射止疼针的时候,他因感到自己的病无法救治,劝阻护士道:“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他在临终的时候说:“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埋在沙丘上,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同志生前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子女和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他的儿子一次看戏没买票,焦裕禄同志事后让他补了票。正是由于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不谋一己之私,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崇高威望。
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人民,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熬尽了自己的心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焦裕禄同志这样无私奉献的党员,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无私奉献一辈子,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取得辉煌的成就。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党员干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韩晓青,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