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县令”何易于爱民如子

发布时间:2020-09-22 12:23 | 来源:天津日报 2020年09月07日 第10版 | 查看:2829次

绰号里的廉政 故事

张壮年

何易于是晚唐时期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南)县县令。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为维护百姓的利益,不惜得罪权贵,甚至违抗朝廷的诏令,甘冒革职、做牢、杀头的风险。

  有一次,利州刺史崔朴率宾客沿嘉陵江东下春游,船至益昌地段,需纤夫拉纤前行。当时,百姓正忙于春耕春种,难以找到更多的拉纤民夫。于是,何易于便撩起衣服,将笏板插在腰带上,弓着身子上去帮着拉纤,刺史见了,惊问道:“你身为县令,为何要这样做?”何易于答道:“当下正值春季,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是忙于侍弄春蚕,一点时间都不能侵占,我身为你的属下,眼下又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可以充当纤夫的差使。”刺史和宾客等人听了这话,很不好意思,连忙下船,骑马回去了。何易于也因此有了“纤夫县令”的美名。

  益昌的百姓多数依山种植茶树,靠卖茶所得的微利维持生计。何易于任益昌县县令时,朝廷下诏书要增加茶税,并要求不得隐瞒实际情况。何易于见到贴在县衙的诏令说:“益昌百姓生活穷困,不征收茶税,他们的日子已不好过,加征茶税是在坑害百姓啊!”于是,他下令将诏令从墙上撕掉。吏员说:“诏令上说,连隐瞒都不可以,如果除掉诏令,那比隐瞒的罪还要重,不仅我会丢掉性命,恐怕大人您也会被流放到边远之地啊!”何易于却坦然地说:“我难道能为了保全自己的一条命而去损害一县的百姓吗?你放心,我不会连累你们的。”后来,朝廷派人来了解此事,得知何易于确实是为民挺身而出,也就没再追究。为此,益昌百姓得到了好处,免除了沉重的茶税。

  何易于时时想着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宁肯自己吃苦冒风险也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对于贫苦百姓死后无钱埋葬的,他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帮助,并让属下去协助料理。对于民间的官司,他都是亲自过问,根据罪行的轻重,依法办案。益昌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监狱里没有一个罪犯,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劳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政绩显著的好官,在朝廷考绩时,却只得了中上的等级,在百姓心中,这样的好官应是上上才是,这是为什么呢?对此,一个叫孙樵的高官给出了答案。孙樵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他对何易于的政绩和品格很敬佩。他断言:何易于生前虽然没有受到朝廷嘉奖,但史官一定会让他青史留名。果然,北宋欧阳修在编撰《新唐书》时,为何易于立了传,肯定了他的政绩,也使人们记住了这位爱民如子、敢于作为的好县令。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