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霞: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0-08-20 15:37 |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网 2018-01-25 10:58 | 查看:10683次

石云霞

内容提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必须提出切实有效的新对策,才能不断把意识形态及其安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以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这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切实有效的新对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守好意识形态的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P153)。为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先后在2013年8月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4年10月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2月召开了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6年4月召开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17日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12月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重要会议的讲话中,分析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任务,探讨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方法,谋划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未来发展,凝聚了大家的共识,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对建设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我们认识意识形态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提出新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

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正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刻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2]准确把握我国意识形态所面对的新形势,才能够真正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及其安全的重要性和任务的繁重性。

1.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并存,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多元。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趋势,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价值评价标准趋于个性化和物化,一些人把追逐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和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社会地位和自身能力的水平标尺。对物的过度崇拜直接导致了价值观的错位,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受到严重削弱,助人为乐、集体奉献精神严重滑坡,种种迹象表明,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儒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成为影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几种不可小视的社会思潮。

2.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矛盾凸显,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冲突加剧,民粹主义、孤立主义泛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增大。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人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和社会主义的未来产生疑虑,信仰信念迷失。这个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后开始显现,近几年蔓延滋长尤甚。一些人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此外,还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所用,故意放大和宣传蛊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在人民群众中流传散播,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动摇了人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3.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现在是“三期叠加”:一是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二是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同时,经济发展中的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效果欠佳,问题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有人看到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人们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现象较为严重,社会矛盾凸显,议论纷纷,甚至声言“改革失败了”。可以看出,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实现预期目标,仍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4.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西方国家有些人刻意矮化、曲解、抹黑“中国梦”,竭尽挑拨离间、混淆视听之能事,与“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遥相呼应,极力“抹黑中国”“唱衰中国”。还有些人对我们党巩固和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说三道四、不怀好意,值得警惕。

5.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信仰缺失、“缺钙”问题严重。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拨弄是非,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

意识形态的新形势新特点,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既给我们创新、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和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大放异彩、硕果累累。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诸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不是科学,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严重边缘化、空泛化、空心化、标签化,诸如在有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失语”了、在有些高校的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失踪”了、在有些重大问题的论坛上马克思主义“失声”了,在有些所谓权威的论文中马克思主义“失真”了,在有些社会和学术评价中马克思主义“失败”了,等等。总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如何回答当今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受到严重挑战。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之声”,“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P203)。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对时代提出的现实问题重视不足、研究不够,不是沉默寡言就是浮光掠影,在诸多问题面前往往呈现出一种“肌无力”的尴尬状态。面对当今我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能够及时地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现在世界上很多人知道了“舌尖上的中国”,欣赏中国的“佳肴美味”。但是世界上很少人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很少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东亚病夫”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不少人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有的人只看中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收益,却完全无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世界经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其偏见根深蒂固,影响甚大。这种局面与我们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对我们的继续发展非常不利,必须尽力尽快改变。而且,我们在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和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时,一定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3.如何为我国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不断地提出指导改革的新理论、新方法,受到严重挑战。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因循守旧不行,全盘西化也不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模板”,虽然是科学真理,但是不能简单套用;我国历史文化形成的社会规范“母版”,虽然是千年积淀,但是不能简单延续;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实属宝贵,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再版”,国外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虽然有其特点,但是我们不能搞人家的“翻版”。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没有现成饭可吃。所以意识形态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前进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4.如何让中国主张、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遍全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受到严重挑战。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种尴尬的局面也亟待改变。我们必须让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去年9月的杭州G20峰会可谓是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极大成功的一个范例。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针对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4]又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5.如何化解和妥善处理各个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受到严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重大的进展。但是必须看到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甚至问题还比较大。例如,在文艺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艺术成绩斐然。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有些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和警惕,诸如: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堆文化“垃圾”;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热衷于“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有一个方向问题,始终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有一个大是大非问题。我们绝不能在这些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会失去生命力,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帮倒忙。

6.如何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受到严重挑战。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这个大平台上获得和交流信息,日益成为交往和求知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会影响到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认知,其正面的积极效应越来越突出。但是也必须看到,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上斗争成为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敌对势力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成为严重隐患。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目前,大国的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有的西方政要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来看,他们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权安全。

三、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对策

意识形态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是畏缩不前,还是奋起迎战?我们的回答:肯定是后者。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和立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新战略新思想新举措,就不仅仅是迎接挑战,更是高屋建瓴地引领意识形态的时代潮流。

1.切实提高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文艺和文艺工作,对待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历史中来审视。[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证和引领作用。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两种实力都搞上去,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必须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2.必须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搞好思想理论武装,树立和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立身之本,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6]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固本培元,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守好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培育健康的学术和文化生态。当前,文化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诸如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等等。整个社会特别是学界人心浮躁成为当前的一大通病。现在学界著作等“身”者甚多,等“心”者甚少;有数量无质量、学术垃圾甚多,堪称精品、有用有效者甚少。必须大力弘扬优良学风,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大力推动形成优良学风,真正做到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长期以来学界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必须改变,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文化和学术生态。

4.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繁荣发展我国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必须恪守这一方针,鼓励大胆探索,活跃学术空气。对所讨论的问题,应当充分说理,不能以势压人,不能靠行政命令,要进行平等、健康、活泼的学术争鸣。要保护少数,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要推陈出新,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使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蔚然成风。现在学派林立,观点竞相标新立异,要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要注意并严格划清政策界限,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区分开来,警惕和反对两种倾向,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那种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是错误的,而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也是错误的。前一段时间,对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的讨论,不同程度都存在这些问题。

5.必须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既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要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一贯遵循的重要方针。但是绝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为了瓦解马克思主义,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力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准则,宣扬和炒作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思潮,扰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在这种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二是既要认真总结经验,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今天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条件毕竟大不一样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所以,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关键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只有既抓好总结经验又不断改革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形成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三是既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又要善于进行国际比较。对于当代中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这里只是需要明确,了解和参与世界的目的,是要为我们自己服务,是要更好发展我们自己,真正做到洋为中用。相反,如果在国际比较中丢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这种比较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进行国际比较,必须坚持科学的辩证分析的方法。[7]

6.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齿轮和螺丝钉”。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中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我们党的干部,要始终做到“四有”,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我们的干部队伍和领导机关必须是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干部队伍和领导机关。必须强化“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8]所谓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我们的干部要牢记自己“姓什么”“我是谁”。习近平多次强调说过,党员姓党,党的干部姓党,党的新闻媒体姓党,党报姓党,军报姓党。既然姓党,就应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这就是党性原则。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把意识形态工作搞好。

(作者简介:石云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7-02-1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