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入梦来 ——探访10位健在的开国将军(图)

发布时间:2020-08-13 17:49 | 来源:解放军报 2020年8月1日 第07版 | 查看:1355次

■卜金宝

作者供图 合成:扈 硕

已过百岁的开国将军张力雄坐在沙发上,双眼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电视机屏幕。

屏幕上,正在直播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走过硝烟,走过风雨,诞生在战火中的人民军队走过史诗般的壮丽征程;铁流滚滚,三军将士列阵沙场,以战斗姿态接受习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沙场点兵,扬我军威,振奋人心。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崭新面貌,让老将军看得热泪盈眶,激动处还站立起来,向屏幕敬一个庄严的军礼。

1955年至1964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有1614人被授予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7位,中将177位,少将1360位。如今,大部分人已离开了我们,至今健在的仅有10位,他们是:杨永松、邹衍、詹大南、黎光、杨思禄、张力雄、王扶之、文击、陈绍昆、涂通今。这些一生戎马倥偬的开国将军,大都从红军时代开始,就在血与火的磨砺中亲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致力于为强国强军作出贡献。他们最懂得,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是鲜血生命铸就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探索得来的,永远需要我们弘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

今天,是第93个八一建军节。93载雄关漫道,抚今追昔,10位健在的开国将军是人民军队辉煌征程的见证者。几度探访,寥寥数语,不能栩栩勾画出他们可歌可泣的军旅人生,但透过老将军们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枚枚闪耀的勋章,一幅人民军队93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已经徐徐铺开。

杨永松——

一生难忘是长征

人物小传:杨永松,广东大埔人,1918年生,1931年参加红军,曾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6年,我曾有幸见到杨永松将军。讲到长征时,老将军潸然泪下。

杨永松5岁时父亲病逝,在哥哥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一生最难忘的是长征。红军时期,他先后任红一军团1师司令部和3团司令部文书,跟随主力红军长征。途中战斗频繁,常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好多战士头发里都是虱子,腿瘦得像麻秆。过草地的第5天晚上,他们在一条小水沟边宿营。半夜突然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能坐在原地。第二天天亮,杨永松发现腿肿得老高,打不了弯,不少战友就这样倒下了。

杨永松说,那一刻,他实在不甘心,提醒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他走完了长征。

今年6月初,我对杨永松将军做了电话采访。6月22日,我收到将军寄来的回忆录《硝烟往事》,并与将军约定之后上门拜访,再听他讲述峥嵘岁月。

邹 衍——

签署布告处决“座山雕”

人物小传:邹衍,江西兴国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一本《林海雪原》,让杨子荣与“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深入人心。2014年,我在沈阳拜访邹衍将军,杨子荣正是他在东北率部剿匪时所属部队涌现出的孤胆英雄。

1946年春,邹衍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派3纵队2支队配合牡丹江军区剿匪,给当地土匪以毁灭性打击。1947年初,海林县北部夹皮沟一带有一股土匪经常出没,匪首“座山雕”刁顽狡猾,经常率匪徒烧杀抢掠。曾经大智大勇劝降400多名土匪的2支队2团7连战士杨子荣奉命带人进山侦察,智擒“座山雕”。牡丹江军区在牡丹江市召开公审大会,邹衍签署布告,对这个匪首执行死刑。之后,配合牡丹江军区执行剿匪任务的2支队2团副政委曲波据此创作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今年“八一”前夕,我给沈阳某干休所政委谢智伦打电话,询问邹衍将军的身体状况。谢政委说,首长的身体很好。

詹大南——

血与火中鏖战半生

人物小传:詹大南,安徽金寨人,1915年生,1931年参加红军,曾任2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詹大南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红军时期他曾两救军团长徐海东。1935年的直罗镇战役中,詹大南奉徐海东命令率少共营跟踪追击,击毙敌109师师长牛元峰。抗战时期,詹大南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百团大战中带1个营全歼日军140余人,二是率部从日伪军手中解放张家口,歼敌2000余名。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时任27军副军长的詹大南率部全歼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步兵第7师31团,创造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1个加强团的光辉战例。

2006年10月6日,我赴南京采访老将军。与将军畅谈一个上午,临别时我客气地说改日再来拜访,老将军却很认真,追问“什么时间?我好做准备。”秘书在旁赶快解围:“首长,他下午就要回北京了。” 老将军说:“原来是这样,那赶快,不要误了火车。”这个细节,让我牢牢记住了老将军的一丝不苟。

2019年9月17日,我再次见到詹大南将军是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他的儿子说,从年初开始父亲病情加重。望着老前辈,回想当年他给我讲故事时激情飞扬的情形,感慨万千。

黎 光——

改名只因能征善战

人物小传:黎光,原名黎光裕,四川仪陇人,1914年生,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9年9月17日,我在南京一家医院见到黎光将军。将军的长女黎秋莉对我说:“爸爸真的命大,战争年代受了那么重的伤,如今105岁了,是个奇迹。”

黎光原名黎光裕。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来到黎光裕家乡,他随后参加红军,后被编入红31军91师。一场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穿过,打入左下颚,从右耳根穿出,血流如注。当晚,敌军又袭击了收留伤员的村庄,战友将他用一床毯子裹好,藏在厕所里,方幸免于难。

1940年,时任冀中军区29团团长的黎光裕,率部在任(丘)河(间)霸(县)一带与日寇周旋,打得敌人狼狈不堪。一次行军途中,他们发现一队百余人的日军在一条沟里开会,出其不意地将他们全部消灭。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得知后恼羞成怒,发誓一定要找到黎光裕的部队算账。为躲开日军的疯狂报复,冀中军区政委王平命黎光裕改名黎光。

杨思禄——

能开超音速战斗机

人物小传:杨思禄,江西于都人,1917年生,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10年4月,有关部门组织老干部参观上海世博会,杨思禄将军以93岁高龄参加。期间,我和军旅摄影记者卢炳广有幸聆听将军讲述往事。杨思禄将军说,长征中过草地的遭遇他最为刻骨铭心。一天宿营,他枕着一根树干睡着了。半夜下起倾盆大雨,他在睡梦中竟全然不知,第二天醒来才发现全身泡在水里。他心里一急,两眼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再醒来时已是又一天的早上。他见身上的干粮还在,觉得还有活下去走出草地的希望,就挣扎着赶路,遇到因腿部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马仁辉,两人相互搀扶,终于追上了大部队。

杨思禄在抗战中屡立奇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到空军学习飞行,那年他33岁。没上过一天学的他硬是用2年时间跨过道道难关,最终翱翔蓝天,成为为数不多的老红军中能飞超音速战斗机的中国空军飞行员。

张力雄——

血战高台九死一生

人物小传:张力雄,福建上杭人,1913年生,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34年的湘江战役,红五军团第34师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师长陈树湘和5000多名闽西子弟壮烈牺牲。其中,不少闽西子弟是时任红34师100团政委张力雄组织训练的。闻此噩耗,张力雄痛哭不已。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与红四方面军33军合编为红五军,张力雄调任45团政委。1936年12月,张力雄和团长叶崇本率部参加坚守高台的战斗,与敌殊死搏斗,终因弹尽粮绝,高台失守。张力雄身负重伤,被群众藏匿于民宅,后历尽艰险回到部队。他后来才知道,三千红军将士魂留高台,军长董振堂指挥部队与敌拼杀至最后,壮烈牺牲。

2019年9月16日,我再次拜访已经106岁高龄的张力雄。将军身体很好,平易近人,招呼我喝茶吃水果,给我讲长征路上的片段,还给我唱了一首红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人民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王扶之——

被埋坑道死里逃生

人物小传:王扶之,陕西子洲人。1923年生,1935年参加红军,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52年夏,王扶之任志愿军39军115师代理师长,率部坚守临津川以东阵地。8月2日,敌军一枚炮弹击中王扶之所在的指挥部坑道,他被埋其中。部队随即组织工兵紧急抢救,24小时未果。此时,工兵连长看见两只苍蝇从坑道中飞出,立即报告:“苍蝇能飞出,说明洞里还有氧气,可能师长他们还活着!”最终经全力挖掘,王扶之等人获救。

采访中,我曾问过王扶之将军,依他之见,国民党军队为何会在内战中一败涂地。他脱口而出:“腐败!国民党垮在腐败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长官忙着‘五子登科’,谁还会为他们卖命?腐败是个毒瘤,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必须正视它、解决它。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不例外。我们党要永葆活力,就必须彻底铲除腐败!”

6月27日,我致电曾长期在将军身边工作的大连某干休所政委王宝国,询问将军近况。王政委说,首长身体很好,这几年把精力主要用在撰写回忆录上,目前已经封笔,期待早日出版,为后人留下一些值得记忆和借鉴的东西。

文 击——

率部打响战胜美军第一炮

人物小传:文击,原名刘树堂,河北霸县人,1918年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副大区职)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6月28日,我在北京拜访文击将军。他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因为长期干炮兵,听力受到影响,但思维依然敏捷。

文击19岁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至今心脏旁还留有一块炮弹片。1950年11月1日,炮1师师长文击率部配合志愿军第39军,与美骑1师和南朝鲜军第1师对决于朝鲜平安北道云山郡。云山之战,志愿军首次与美军作战就取得胜利,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气焰,坚定了志愿军战胜强敌的信心。

今年7月12日,是文击将军和夫人杨志“白金婚”纪念日。70年来,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因为晚年耳背,文击将军和夫人常以文字交流。今年4月,将军住院检查身体,因疫情原因医院不允许陪护。夫人不在身边,文击将军寝食难安,用笔抒发思念:“老兄(平时对夫人的称呼):我想你,你有什么办法见面没有?”和夫人的恩爱之情跃然纸上。

陈绍昆——

率部转战大半个中国

人物小传:陈绍昆,江苏宿迁人,1921年生,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39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今年7月2日,我致电陈绍昆将军的儿媳徐菲女士,想拜访老前辈。徐菲告诉我,父亲身体不太好,住在医院。不过她说,前些年家里人为老人家出了一本书《回顾》,虽然内容比较简洁,但还算留下点东西。

1939年6月,陈绍昆进入苏皖抗日军政干校,接着到淮海区泗阳县4区任区委书记兼区队指导员,此后一直带兵作战。解放战争时期,陈绍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5师15团政委,率部转战大半个中国。在朝鲜战场,陈绍昆任志愿军第39军116师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所属部队参加抗美援朝著名的云山战役。朝鲜战争进入尾声时,他调任115师政委,师长是王扶之,两人密切配合,部队反空降反登陆准备充分,让美军无隙可乘,为和平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绍昆回忆戎马生涯,十分感慨:“我经历了14年的革命战争,一直在一线带兵作战,参加大仗恶仗无数,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我竟然从来没有负伤。我是战争的幸存者啊!”

涂通今——

红军医学博士

人物小传:涂通今,福建长汀人,1914年生,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和顾问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13年春节前夕,我在北京拜访涂通今将军。当年,他是听了毛泽东的演讲后参加红军的。他说:“1929年10月,毛委员路过我的家乡福建龙岩涂坊乡,住在与我家同街的药店里。他上街在群众集会上讲话,号召我们打土豪分田地,用革命武装粉碎反革命武装。”涂通今被深深地打动,下决心跟共产党走,立志当红军。

1932年,涂通今如愿以偿加入红军,成为一名白衣战士,参加过长征,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救人无数。新中国成立之初,涂通今以优异成绩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录取,与钱信忠、潘世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赴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他出色完成各项课程,获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红军医学博士。回国后,他在第四军医大学创建了全军神经外科训练中心,一直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为我军医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部分老将军家人黎秋莉、文扬、徐菲、杨英迈、涂西华等,以及部分干休所工作人员王宝国、谢智伦、朱地委、潘华荣等参与采访整理。)

刊头设计:扈 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