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看病”助力“全面小康”(5图)

发布时间:2020-07-17 17:15 | 来源:求是网 2020-06-17 11:58:03 | 查看:748次

  求是记者张芯蕊 王兆斌

  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卫生站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北部一个环境优美的华侨村。当地的“一元钱看病”模式家喻户晓,为村民解决了看病难、治病贵的大问题。

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卫生站。求是记者张芯蕊 摄

  “以前看病要花好几百,现在只要一元钱。”年过七旬的村民钟玉英向记者“点赞”了这个家门口的卫生院,“从前生病要去镇上看,要走好远的路。自从有了这个卫生站,现在生病走两步就能看病开药,方便得很!如今我们一家九口人,足不出村就能治好病。”

  被当地百姓称为“一元钱看病”的做法,究竟是什么?

  据了解,2008年,花都区政府发布《关于批转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每次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

  2016年,“一元钱看病”模式实现了与城乡居民医保的衔接。按照“先医保制度报销+后财政补助”的标准,村民在村卫生站就诊先到医保门诊报销,自付部分由区财政予以二次补助,强化了医保与政府风险共担机制,改变了村民的“小病拖、大病扛”就医习惯和思维定势,树立了健康应从关注治小病开始的理念,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转眼十余年过去,从“试点阶段”的星星之火,到“全面推广”后的“燎原之势”,再到“深化健康服务一体化”,花都区通过“一元钱看病”模式撬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民生效应正一步步放大。如今的“花都模式”已经成为基层医改的模范样本。随着一个又一个乡村卫生站的建立,一张紧密牢固的“农村健康保障网”徐徐张开。

  驻村医生为记者展示出诊时随身携带的“全科医生主诊工作站”。求是记者王兆斌 摄

  基本药物的使用,撬动了基层综合改革,改变了儒林村村民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习惯。现在,村民在家门口看病,小病不拖延,及时就诊,降低了大病的发生几率,减少了看病的花销。随着“农村医疗健康服务网”越织越牢,花都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稳步提升。

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卫生站药房。求是记者张芯蕊 摄

  “我们村卫生站基本药物有几十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皮肤病、胃肠疾病等都有药可治。”儒林村卫生站医生邱华介绍,“目前,村卫生站有独立的药房,中成药和西药有一百余种,再加上中药颗粒,大概有二百余种药品,这些药品几乎覆盖了居民常见病所需药品。”

  “一元钱看病”能为村民省下多少钱?

  邱华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在卫生站看病挂号只要1元钱,每月往返4次,每月合计只需要4元。”邱华说,“如果他去外面治疗,同样的药物至少花销200多元,对于这样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一年下来他要担负的医药费要达数千元。”

  有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底,花都区村民享受诊疗服务1126.2万人次,为农民直接减负18845.2万元。“一元钱看病”政策改变了村民的就医习惯,大大降低了大病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素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花山镇卫生院医生正在为病人诊疗。求是记者张芯蕊 摄

  看病为什么不是“完全免费”?

  “‘一元钱’的意义可以理解为要有付出,防止医疗资源过度消耗造成浪费。”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院长凌济忠介绍,“如果村民有事没事就进去拿一些药,有时候放在家里也没吃,这样就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包括健康教育在内,花都区为‘一元钱看病’模式配套了多项举措,其中‘六化’是最关键的支撑,即硬件建设标准化、业务操作规范化、基药使用免费化、乡医配备本土化、镇村机构管理一体化和农民健康服务一体化。”花都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扬表示,“完整闭合的基本医疗体系让花都区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也让基层乡镇慢性病管理井然有序。”

在花山镇卫生院,一名患者正在就医。求是记者王兆斌 摄

  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是要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只有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小康”目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