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1 20:20 | 来源: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01日 12版 | 查看:867次
幸福的一家三口。(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周美多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照顾新冠肺炎患者。
本报记者 王 坤 见习记者 金珂含 核心提示 十七年前,非典突袭,季乐新淬初心于火线;庚子年春,新冠肆虐,周美多显忠诚于抗疫。季乐新和周美多这对医护夫妻,17年中先后“逆行”,演绎了“医者仁心苏万物”的最美故事,诠释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身为白衣勇士,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作为亲密爱人,他们相互成全,彼此温暖……近日,季乐新、周美多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1999年,澳门回归,我们毕业了,进入医疗岗位,你是护士,我是医生…… 2003年,非典肆虐,我们推迟婚期,你支持我踏上了抗击非典的列车…… 2010年,医疗支农,我们一起报名,各自奔赴偏远农村…… 2020年,春节聚会,我们一起哼唱‘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还没等歌唱完,你剪短了长发,穿上了隔离衣……” 这是抚顺市第五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季乐新在妻子周美多出征前,晒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文字。2003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抗击非典,曾被评为“抚顺市抗击非典白衣卫士”。今年2月8日,周美多作为辽宁省第五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出征雷神山医院。此时,周美多是抚顺市中医院肿瘤内科护士长。临行前,季乐新对她说:“放心吧,家里有我。” “你当时心里害怕吗?”记者问季乐新。 “不害怕。就像当年她支持我抗击非典一样,如今我送她出征,也像当年她盼着我归来一样,我等待她回家。”季乐新说。 6月20日,记者前往抚顺市顺城区万泉欧博城小区,采访了住在这里的季乐新、周美多夫妇。经过两次战“疫”历练的一家人,平添了一份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不久前,他们一家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他逆行抗非典,她执着心中的爱 2003年,她23岁,他24岁。 “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龄有多大,条件有多好,而是看你的肩膀有多宽,能扛起多大的责任。”还在学生时代,周美多就喜欢这句话。 能和季乐新组建家庭,周美多看中的正是他“肩膀宽,有责任感”,“这才是我想要的安全感。” 两人是在同一家医院实习时认识的,走上各自工作岗位后,逐渐发展成恋人。 1999年9月,周美多被分配到抚顺市中医院干诊科当护士,季乐新被分配到抚顺市第五医院门诊部做医生。从穿上白大褂那天起,他俩约定,每天都要“充电”,彼此鼓励,共同进步。 十几年里,季乐新先后考取了国家心理治疗师、国家注册执业药师、催眠治疗师等相关专业技术证书,成为抚顺市重症医学委员会委员,医院的技术骨干、科室主任。 同样,周美多拿到了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证书、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和疼痛专科护士证书,还发表了多篇国家级论文。入职第五年,她把“抚顺市优秀护士”的荣誉证书捧回家;26岁,成为抚顺市当时最年轻的护士长。 周美多说,她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季乐新的打气、加油。 2003年春天,季乐新和周美多在一个老旧小区买下一套只有50平方米的房子,正准备结婚时,突如其来的非典打破了既定计划,因为季乐新主动报名到抚顺至北京往返的列车上排查非典疑似病人。 当时,他们对非典很陌生,但心里知道其中的风险。 “亲戚朋友都通知了,你俩的婚礼怎么办?”季父对周美多说:“能不能以此为由,劝乐新改变主意?” 周美多却说,“我支持乐新,我俩还年轻,等任务完成了再结婚也不迟。” 每次说起这件事,季乐新总是一脸幸福,“这些年,美多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季乐新在列车上排查非典那些天,周美多担心通电话影响工作,就每天给季乐新发手机短信,“你一定要注意休息,保证安全,家里有我呢。” 季乐新知道,她说的家,是季乐新的父母家。周美多怕未来的公婆担心儿子,总过去陪二老聊天。 季乐新排查非典的任务完成后开始筹备婚礼,但此时却病倒了。 “高烧不退、心率过速、情绪烦躁、睡眠障碍、身体暴瘦……”周美多说,季乐新得了甲亢,是比较严重的那种,与抗击非典时的应激状态有关,要常年吃药,最少要吃两三年,医生提醒说,即便停药后,他们至少两年内也不能要小孩。 “婚姻是关乎一辈子的大事,要慎重。他的病如果治不好咋办?”关心周美多的亲朋好友不断地提醒她,希望她重新考虑婚姻大事。周美多理解他们的好意,但更执着自己心中的爱。 她在武汉全力抗疫,他在家乡坚守岗位 今年,她40岁,他41岁。 命运弄人终成全。生活的考验,是命运的另一种成全。 周美多说,她怎么也不会预料到,17年后,她像季乐新一样,选择逆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周美多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1月29日,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周美多被确定为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当年乐新义无反顾上了抗击非典的战场,这次,我接力冲锋。”周美多说,疫情发生后,医院成立了发热门诊,她早早报名并参加值班值守,整个春节假期,都没休息过。 这回是周美多的父母坐不住了。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让老两口坐立不安。 “乐新因为抗击非典病过,这次你又主动报名去抗疫,爸妈真的担心你。”平时不爱言谈的周父给周美多打电话,试探性地问她,“咱两位老人能拉回你一个美多不?” 两位老人没拉动,他们想让季乐新来劝。没想到季乐新非但没劝,反而支持妻子去抗疫一线。季乐新说,当年她成全了我,这回我要成全她。 得到丈夫的支持,周美多心里踏实了许多,“我的坚定来自他的勇敢。他坚信我能行,我就一定能行。” “不到一线,不会想到有多紧张,也不会感受到有多辛苦。”周美多说,“白天有忙不完的事,神经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晚上躺下来就会情不自禁地‘放电影’,还有哪些环节会疏漏,明天要做什么。我是我们医院的领队,我有责任保护好同行姐妹,我要对她们的安危负责。” 季乐新每天给周美多打一个电话,问问情况,陪她聊聊天,为的是帮助她缓解压力。 即使做好防范,周美多也因为连续高负荷工作病倒了,高烧不退。 “我心里有底,应该是着凉感冒了。”周美多安慰紧张起来的丈夫,“我是战神,我可不像你那么容易被击倒。”这话说得季乐新乐了。 “在检测结果出来前,我心里是打鼓的。”周美多说,“我那样说,是在他面前装作不紧张。” 妻子在一线抗疫,季乐新也一直坚守岗位,指导和落实各项防疫工作。他还组织公益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免费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两人一路同行,三人互相温暖 “心里有一颗柔软的种子,孩子长大肯定不会作恶。”这是季乐新2月14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一句话。 那一天,是他们的儿子季恩有9岁生日。 周美多第一次缺席儿子的生日,只发了一条互动信息:“孩子,妈妈不在身边时,你要坚强,不要让妈妈牵挂。” 季乐新说,“孩子看完信息后,默默地走到窗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周美多不在身边的日子,孩子在家里学做了不少事。他学会了炒菜,还和爸爸一起包了三顿饺子,都是他擀饺子皮。孩子还安慰姥姥、姥爷说:“你们大人经常告诉我如何爱自己的国家,现在妈妈是在用行动教育我。姥姥、姥爷放心吧,家里还有我。” 季乐新说,我们两个人时,一直并肩战斗,结伴同行,现在是我们仨了,更应该相互支持,互相温暖。 有一天,季恩有想妈妈了,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有一张照片是2010年夏天拍摄的,是周美多在乡村医院问诊的场景。 那一年,我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康复不久的季乐新与周美多都在各自医院报了名。 “单位年龄大一点儿的医生,家里都有孩子,脱不开身,年龄小的又没结婚,耽误人家找对象,所以我应该去。季乐新看我报名,他也报名了。”周美多说,她被安排到新宾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季乐新被安排到旺清门镇中心卫生院。 季乐新说,那是一段最美的时光,他们一起去,一起回。从县城到旺清门镇,有半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去时,周美多先下车,回时他先上车,都是他全程陪着她。 医者仁心苏万物。季乐新曾连续十几年关爱、救治抚顺县的一名精神疾病患者,还免费给家在农村的患者寄药品。周美多买回家没几天的榨汁机、厨具,季乐新也拿到医院,给牙口不好的患者制作半流食。 从医20年,周美多记不清自己给患者买过多少次东西,花过多少钱。 夫妻俩的善举,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必将成为激励孩子成长的家动力。 补记 轮流做“天使” 周美多在武汉奔忙了52天,季乐新在家也忙活了52天。 一天,周美多的同行姐妹向她哭诉,“美多姐,我害怕,我不敢和患者近距离接触。”周美多安慰她说,“我现在帮你检查一下防护服,你看,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放心吧。” 周美多把这件事讲给了季乐新。从此,季乐新每天给妻子讲解预防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他白天制作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前方医护人员的测试数据,对每个人进行评估,晚上再告诉周美多第二天应该怎么做。他们俩轮流做“天使”的那段时间,同行姐妹亲切地叫周美多为“周妈妈”,周美多则调侃地称季乐新为“周爸爸”。 采访中,季乐新对记者说,医护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当有人需要时,要伸出援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周美多做护理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琐碎小事,经常会在下班后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每每这个时候,季乐新都会让她“处理完”“打个够”,他则把家务事全包了。 “小事我做多了,她怎么好意思不把大事交给我。”季乐新幽默地说,“渐渐地,能办大事的我,就成了她的心灵港湾。” 季乐新说,“17年前,我俩代表各自单位参加演讲比赛,她那时连平翘舌都不分,我开玩笑说她真勇敢。17年后,她是真的很勇敢。” “我能不能也像你们一样勇敢,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一天,孩子突然问季乐新。“当然能。”季乐新回答,“让我们一起策划策划,在妈妈凯旋那天,送给她一个神秘礼物。” 季乐新指导儿子每天收集前线抗疫的照片,每周挑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张,绘制成一套抗疫画册,讲述他们家的抗疫故事,记录他们仨的内心成长。 “生活不是有意要将你打败,而是等着你聚集更大的力量前行。” “而我们前行的力量,就是家的温暖、家的力量。” “如果拿个词来比喻我们的家,我先想起的是芒果,孩子是核儿,妈妈是肉儿,爸爸是皮,酸酸甜甜,始终包裹得紧紧的。” 记者在周美多家坐了半晌儿,他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 周美多家的客厅窗台上养了一大盆虎皮兰,枝干互相簇拥,挺直向上。季乐新告诉记者,好多年前就开花了,数今年开得最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