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4 20:00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06月13日 3片 | 查看:795次
▲这是2016年同事拍下的于铁夫的照片。在几台手术的间隙,睡倒在手术室里的于铁夫,曾因这张照片被网民认识。
新华社发 新华社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梁冬、马晓成)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医生;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细致入微的“暖男”;在女儿眼中,他是治病救人的大英雄。当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告别亲人冲向前线。可刚刚卸下“战甲”的他,却突然离去。
6月1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八病区主治医师于铁夫,在完成支援任务隔离休整期间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将生命的年轮定格在42岁。
许多人也许不认识这位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医生,可或许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医生,在几台手术间隙,睡倒在手术室里。这张照片曾在网络流传,照片里的医生正是于铁夫。
“走路如风,行事果断,却又心思细腻,一位典型的外科医生,一位‘暖男’。他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感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护士孙萍这样回忆她熟悉的于大夫。
“跟年龄相仿的病人,他会处得像哥们;跟年龄大的患者,他会用‘于氏幽默’无障碍沟通。他低调做事,却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在支援牡丹江工作期间,他差不多记得病区内所有患者的名字。他走到哪,哪里就有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笑声……”同事们回忆起于铁夫曾经讲过的笑话,做过的小事、暖事,讲着讲着,眼角泛起了泪花。
于铁夫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开始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工作。他曾连续六年获得医院先进个人,曾因为一台手术,连续36个小时工作。
“我俩同一年参加工作,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很聪明,手术做得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主治医师向阳说。
春节假期,于铁夫的父母从老家牡丹江来到齐齐哈尔和他团聚。此时,齐齐哈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于铁夫毅然告别家人,主动申请参加防控工作,一直忙到3月份。看到于铁夫工作忙,他的父母返回了牡丹江。
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紧急选派126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奔赴牡丹江,支援救治工作。4月25日,于铁夫作为一名“逆行者”奔赴前线。
“干就完了!”这是于铁夫的口头禅。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队员张伟回忆说,在牡丹江期间,于铁夫作为主治医生,除了完成日常查房工作,还要帮助管床医生采集患者病史。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他总是细心解答。那段日子里,他经常从隔离病房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后,又再次返回医院工作。
同事眼中的于铁夫热爱工作,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他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女儿哭他也哭。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离医院不远,他索性买了个望远镜,闲暇时候就透过望远镜看看女儿。”同事刘鹏回忆说。
“我问他,你舍得女儿吗?齐齐哈尔这边刚忙完,你又要去牡丹江?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上前线是个难得的机会,人生有这样的经历不容易。作为一名父亲,要为姑娘留下一笔‘财富’,给姑娘做一个榜样。”向阳回忆说。
考虑到可能没机会和女儿一起过儿童节,到牡丹江的第一天,于铁夫就给5岁的女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一把精美的小梳子,打算前线工作结束后,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女儿。
“工作间隙,于铁夫常跟我介绍牡丹江,介绍他的家乡。后来我才知道,直到离开牡丹江那天,他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父母自己这次行程。”医疗队队员宋祥伟说。
“我听到,他的母亲在电话里哭了,铁夫还安慰母亲,说等疫情结束了,就回来看他们……”医疗队队员李若然说。
“他在牡丹江瘦了一圈。他总是在替别人着想,想得太多,太累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刘晓斌说。
5月27日,圆满完成支援任务的于铁夫离开牡丹江。没人能想到,这次过父母家门而不入的他,再也不能回到亲人身旁。没人能想到,背包里给女儿准备的礼物还没送出去,于铁夫却突然离开了他深爱的人们。没人能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人们在整理于铁夫遗物时,看到了一张张手写的诊疗笔记,他的电脑页面,还停留在整理的病例上。同事们说,他说好了要把前线的经验带回来和大家分享,却“食言”了……
“于大夫总是用最朴实的话安慰我们这些患者,找他看病,心里暖暖的。”于铁夫诊疗过的患者李宝琴说。
“太突然了,我不信这是真的。”听闻于铁夫离世,另一位他诊疗过的患者段宝玉悲痛地说。
“你走吧,哥顶着。”这是于铁夫生前常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6月10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更名为铁夫医疗队,他的战友们希望用这个名字纪念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常态化。我想,把铁夫热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宋祥伟说。
(参与采写:唐铁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