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4 07:39 | 来源:2010-04-14 09:22:06 新华网贵州频道 | 查看:10798次
武警官兵正忙着为兴义市乌沙镇革居村群众送水。
面对贵州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武警贵州总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武警党委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保一防”决心和意图,科学统筹合力用兵,在确保执勤目标绝对安全的同时,广大官兵和党员干部大力发扬贵州精神,始终坚持上一线、打头阵、当先锋,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在救灾一线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大旱中挺立贵州精神》抗旱特刊本期特别推出武警贵州总队共产党员群像专题。
郭游文 二十次出征为灾区送水送粮
“同志们有没有信心?”4月8日上午,在贵阳市金阳新区高速公路入口处,随着整装待发的官兵们“有!有!有!”的响亮回答,武警总队副总队长郭游文大校迅即下达了“出发”命令。在一片马达轰鸣和汽笛声中,近50台满载着暖心粮和爱心水的武警总队运输队在郭副总队长的率领下又一次出征了。
这是自抗旱救灾以来,这位武警大校的第20次出征。
从运输队成立的那一天起,总队党委常委、副总队长、武警总队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郭游文大校就一直战斗在救灾物资运送的第一线。每一次接到运送任务,他都要亲自率领官兵赶到装载地点,与官兵们齐心协力,一件件、一袋袋地往车上搬运矿泉水、大米等救灾物资。同时,他还积极做好出发前的思想动员,确保官兵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为了保证救灾物资能够安全快速地运抵灾区,每一次的运输郭游文都要亲自带队押运。途中休整时,他还到每一台车前看望驾驶员,并叮嘱大家,这些都是灾区的救命水、救命粮,灾区群众正期盼着我们,我们一定要以最快的时间安全地把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
长途奔袭,风餐露宿。“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每一次把水啊、粮啊这些物资送到灾区,看到群众的兴奋劲,我就感到这苦这累很值得!”郭游文对记者说,每次官兵们把物资送到灾区,不敢也不能休息,而是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的同志一道把物资卸下车来,再往群众手里送、家中搬,以便能尽快返回贵阳运送下一批救灾物资。
从受领任务至今,郭游文已经连续奋战了近两个月,仅担负的长途运送任务已达20余次,向黔西南、毕节等重旱区的县市乡和农村运送水2500多吨、粮食1300多吨。
肖宁 带伤搬运百吨矿泉水
4月7日下午至9日凌晨2时,在贵阳市花溪北极熊水厂装库车间门前,一个武警中校身着训练服,忍受着右脚踝伤处钻心的疼痛,咬紧牙关与官兵们一道往车上搬运“爱心水”。这位中校就是武警总队政治部秘群处处长肖宁。当晚,他和战友们冒雨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成功地把第二天就要运往黔西南重旱区的180吨矿泉水装车完毕。
肖宁是武警总队抗旱救灾指挥部成员之一,2008年初随部队参加抗冰救灾时受伤导致右脚踝骨折,骨头以钢钉连接。今年3月初刚刚动手术拆掉钢钉,休息了不到10天,得知部队抗旱救灾任务重,他又不顾医生劝阻,中断休假回到部队,并担负起协调军地行动的重任,积极收集旱灾信息,供总队首长决策参考。3月21日,当他从贵阳市民政部门得知乌当区东风镇偏坡村等11个村寨严重缺水时,便迅速向总队首长报告。第二天,总队长周爱民、政委张生枝就率领总队机关和驻贵阳片区部队1000多名官兵翻山越岭来到这些缺水村,进村入户为村民送去饮用水100多吨。
肖宁在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保持不间断联系的同时,还积极参加运输队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急难险重任务。在每一次的装运救灾物资现场,他都积极配合总队领导,搞好思想鼓动工作,为官兵们鼓劲加油。许多时候,他还甩开膀子与战士一起搬运。3月26日晚上,在搬运广东省募集来的17000余件矿泉水时,由于用力过猛,致使刚刚康复的右脚踝伤势复发,但他仍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坚持搬运,直到把最后一件矿泉水搬上车。
苟光强 以最快时间把水送到灾区
4月8日,对于武警总队一支队汽车中队的驾驶员苟光强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天,他的父亲因为鼻瘤而被推进了手术室,而他却不能前去探望,因为此时此刻他正驾车行驶在前往黔西南重灾区救灾的征途中。
作为汽车中队里的标兵驾驶员,苟光强身上的责任比其他战友要多两倍以上,不仅要保障驻地附近几个村落的饮水问题,还要担负总队组织的为黔西南等重灾区送水的任务。特别是进入3月份之后,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和运输队的其他战友们一道往灾区运送水、粮等各种救灾物资,一去就是两天、三天,甚至更长时间。每一趟长途运输,都是急行军,既要确保绝对安全,又要以最快的时间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送到群众家里。“一趟长途跑下来,往往累得是腰酸背痛,但看到灾区群众有了水喝,有了粮吃,那苦和累就不算什么了!”苟光强幸福地对记者说。
为了保证每天能够将水按时送到老百姓家中,他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先是给水车灌满水,而后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每一个零件都能够正常运行,确保运输途中不出现任何差错。细算起来,从今年初至今,苟光强已先后为灾区送水50余次,行程达10000多公里,途中没出现过一次事故,保证了以最快的时间把水送到灾区。
晏贤亮 带领官兵为群众送水送粮
自旱灾以来,武警一支队就担负起为缺水群众义务送水的责任,而副政委晏贤亮就是其中一支送水小分队的带头人。他所负责送水的地点是大地村,这儿海拔高,农户居住分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户比较多,为了保证村里每一户人家都能及时用上水,晏贤亮与官兵就肩挑背扛,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家户送水。73岁的王大娘是个孤寡老人,行动十分不便。为了让王大娘能喝上饮用水,晏贤亮就带着官兵把水扛到王大娘家。
每送一次水,晏贤亮就会带着官兵走村串户,及时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和女儿的学习两不误,晏贤亮让孩子周一至周五都寄宿在学校,只是每周周末才去接她回家。但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能保证每周能够按时接孩子回家。就是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却留下了这样一个数据:自参加抗旱救灾以来,晏贤亮所带领的小分队确保了大地村受灾最严重的4个村组300多户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同时,还帮助村民浇灌农田200多亩。
“战友们,加油啊,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绝不能因为旱灾而让群众没有水喝、没有粮吃!”4月7日晚上,一批从遵义运抵贵阳的100吨大米要通过一支队的党员运输队转运到灾区。在装运现场,晏贤亮一边背大米,一边为战友们鼓劲加油……
周林 下溶洞600米找到新水源
3月下旬,大方县长春村和法乐村4000名群众面临没有水吃的严峻情势。
武警毕节支队大方中队指导员周林一边迅速组织官兵进村入户为村民们送水,一边深入驻地农村寻找新水源。通过3天的探寻,周林得知,在长春村背后有一个山洞,以前村民常去那儿取水。3月29日一大早,当周林就带领10名官兵来到山洞口要进去寻找水源时,当地村民急忙劝阻说:“里面是溶洞,太危险了!”周林动情地对乡亲们说:“现在您们面临吃水困难,作为子弟兵,我们不给乡亲们找到新水源,我们深感惭愧啊!”
随后,周林和官兵们就钻进了漆黑的山洞中,开始了寻找新水源探险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个多小时的摸索,周林和战友们终于在地下600米的溶洞内找到了新的水源。随后,官兵们又架设管道,把抽水泵抽出的清水引到村庄里。
肖峰 送甘泉斗火魔再谱英雄新篇
日前,在第13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公布的候选人名单中,武警安顺支队紫云中队政治指导员肖峰榜上有名。当这一消息传到正在抗旱救灾一线奋战的肖峰那里时,肖峰和战友们战天灾、斗旱魔的干劲更加高昂。
面对严重的旱情,肖峰主动请缨,带领官兵承担起了为紫云自治县松山镇重灾区磨南村的送水任务。3月26日,肖峰和战友们拉着5吨水来这个山村送水,了解到该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时,便与村支书商定,在旱灾期间,他每隔两天到村里送水、抬水,一定帮助村民渡过难关。3月份以来,肖峰就带领中队官兵为磨南村送去生产生活用品30多吨。
持续的干旱,还导致驻地山火频发。肖峰和中队官兵一边为群众送水,一边与受灾群众一起同战火魔旱魔。仅今年来,肖峰就和战友们先后扑灭山火2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夏四红 累倒在挖井找水工地上
夏四红是武警六盘水支队一中队某单独执勤点的一名士官、代理排长,自旱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奋战在抗旱救灾一线。
3月16日,当夏四红得知驻地张定书一家因旱情而没有水喝时,小夏焦虑得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他就带领战士背上满满6桶水送了过去。然而,当官兵们把水倒进老张家的大水缸后,小夏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送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挖井才是长久之策。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村民挖一口井。
第二天,他就和执勤点上的战士一道,带着挖井工具,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艰苦劳作。3月18日晚上8时10分,就在他们挖到10米深处时,地下水终于冒了出来,不一会儿,井内就蓄满了水。然而,当战士们和村民们欢呼之时,夏四红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挖井的工地旁边。让人想不到的是,醒来后的夏四红第一句话就是:“井出水了没有?”在场的战友和乡亲都感动得留下了泪水。
赵晓青 随车队奔波在抗旱救灾途中
两年前的春天,赵晓青作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向全国推出的6位抗冰英雄之一,其英雄事迹在部队官兵中广泛流传;两年后的这个春天,在抗旱救灾的战场上,赵晓青忙碌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官兵眼中。
3月中旬以来,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源源不断涌向贵州,武警总队组建了一支由200台军车组成的庞大运输车队专职承担这些物资的运送任务,平均每天都有5支以上运输分队在外奔驰。作为总队后勤部运输处处长,赵晓青的压力可想而知。
“各车注意,前方有事故车辆,请保持车距、放慢车速、谨慎通过!”4月8日,在去黔西南州普安县送水送粮途中,记者从对讲机中听到一口湖北味的声音。喊话者正是在前方为车队开道的赵晓青。
“每次出动大型车队,赵处长都亲自开道。”带车干部袁红盼告诉记者,作为车队“总管”,全总队所有车辆、尤其是抗旱救灾运输队的200台大小车辆,都要他来调度。每次出发前大家在一起开会,都看到赵处长不停用电话或对讲机指挥车队。哪一辆车在执行什么任务、车况如何、驾驶员技术如何,赵处长都了如指掌。
车到普安卸完物资,车队安顿完毕,记者去找赵晓青采访,却见他和衣歪倒在床上,鼾声如雷。“处长昨天晚上才从毕节回贵阳,今天早上就带队来黔西南,明天回去后还得安排后天的行程……”开道车驾驶员小刘轻声说。(谢亚鹏 李小东)
(责任编辑:龙杜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