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新型作战力量的前瞻眼光——新疆军区某新型作战旅战斗力建设新闻调查(下)(2图)

发布时间:2020-06-07 21:23 | 来源:解放日报 2020-05-14 05版 | 查看:2927次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汤文元

  这是一支踏着时代鼓点走来的新组建部队。2017年,这支部队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浪潮中诞生。如今谈起历史,他们仅能向前追溯3年。

  历史虽短,这支部队的未来却不可限量。作为改革生长点之一,他们所代表的新质战斗力,承载着军事变革时代之变和胜战之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处在战斗力体系建设的关键位置——他们的未来,直接与部队未来作战效能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他们探索的目光必须深远——在这个崭新的战斗力建设领域中,走在最前面的他们仿佛在“无人区”跋涉,发现未来的过程如同荒野探路。现在目光能够看多远,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支部队未来能够走多远。

  伴随“翻身仗”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

  2019年年底,在新疆军区组织的年度军事训练考核中,这支新型作战力量交出了一份高出前一年近60分的答卷。

  当官兵们沉浸在喜悦中时,对照前后两年的军事训练考核评估报告,该旅指挥员们却不得不在自我拷问中保持冷静和忧患。

  “与过去一年的训练积累相比,多得60分算多还是算少?要想满足未来作战任务需求,这60分究竟够不够?”在年终总结大会上,旅党委用一连串的问题告诫官兵胜不足喜,也开启了官兵们自我发现的“第二阶段”。

  过去3年,这支部队从零起步,在以战领建的坐标系中不断发现问题,战斗力建设拾阶而上。然而,这样成长的节奏是否符合预期,部队所处的位置是否与它在战斗力体系中的位置相称,同样需要他们在探索中找准定位。

  “如果我们的视野总是停留在过去和当下,就算得到满分也仅仅只是刚好够用而已。”在该旅旅长尤秀红看来,时代在发展,对手同样在进步,要想追赶时代、反超对手,必须把目光瞄向未来。

  “对于这支全新的部队来说,成长的速度,决定我们未来能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而成长的加速度,决定了未来何时会来。”站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尤秀红望着远方说。

  保持清醒头脑——

  发现未来,实际上就是发现“好”与“更好”之间的距离

  这是2019年该旅取得的成绩单——

  参加陆军组织的比武竞赛,在同类型部队中获评总成绩第二;接受军区年度军事训练考核,进步幅度在兵种旅团中排名第一。

  拿到这样一份成绩单,一种乐观的情绪迅速在该旅官兵中蔓延开来——要知道,就在一年前,他们的这两项大考排名均是倒数名次。

  进步不可谓不大,但在战斗力建设的坐标轴上,进步有时并不意味着“真的有了打赢的能力”。事实上,在迄今为止这个旅所有关于战斗力建设的报告中,他们的自我定位仍然离不开“初步”这个词:新装备初步形成作战能力,保障单元初步形成作战保障能力,作战要素初步形成体系融合能力……

  初步,意味着刚刚起步。

  对此,该旅某营营长岳阳感触很深。2018年年底,营里列装某新型无人侦察机。仅用一个月,他们便实现了新装备自主实飞。然而,此后的一年半时间,战斗力升级始终处于对新装备的功能摸索阶段,既没有参与对抗演练的动态评估,也没有经历高原高寒等极端作战条件的检验。岳阳说:“当任务真的来临时,没有人关注你进步了多少,重要的是能否胜任。”

  “尽管已经不错了,但我们必须更好。”对于一支部队的指挥员来说,这样的忧虑更多源自对这支部队地位和作用的清醒认识。旅政委黄长升是个足球迷,他经常把自己的部队比作国内最优秀的足球俱乐部,“在这个领域,我们的水平可能代表着国家的高水平,但走出国门,对标世界,我们的能力还差得很远。”

  换一个坐标系,“领头羊”可能会变成“吊车尾”。道理简单易懂,但在成绩和进步面前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对于一支白手起家的部队来说并不容易。旅党委认识到,必须在拓宽认知领域和提升认识层次的过程中,让自我怀疑和本领恐慌成为官兵们每一次沾沾自喜时的“降温器”和“镇静剂”。

  自2019年年初开始,该旅办起了干部学习大讲堂。每周利用一个晚上组织干部学习交流,由各营营长和技术干部轮流担任教员,针对相关专业的世界发展趋势授课。曾3次登上讲台的岳阳通过多次比对无人机领域的技术战术差距,在战友中自上而下传导着一种清醒:从初步迈向“第二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道的东西越多,接触的领域越广,就越会为自己的能力短板焦虑。”黄长升十分关注一份由该旅政治工作部主办的《金猎隼》报,这份每周发行的内部刊物设置了一个名叫“军情瞭望”的重要栏目——观察世界先进装备,分析优秀作战战例。工作之余,官兵们从这里瞭望世界,认清现实、认清差距。

  今年开训后,该旅每月召开的议训会多了一项议题:我们距离胜任未来战场的使命还有多远。发言主要围绕提升组训施训模式、装备训练效能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尤秀红说:“哪怕讲明白怎么改良某个装备上的小部件,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

  一场场授课,一份份报刊,一次次反思。透过这些窗口,官兵们不断寻找差距,也激发出走向未来的求知欲。

  2019年9月的一天,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何铭受邀到部队讲课,黄长升与何铭就未来无人机发展前景这一课题聊到深夜。黄长升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官兵了解无人机的世界发展趋势,于是将听课的范围由原定的全体干部变成了全旅官兵,听课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令何铭意想不到的是,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授课场地也从一间小教室换到了容纳千人的大礼堂。

  时刻充满忧患——

  倘若没有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成长将是一场悠闲的漫步

  2018年10月,该旅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和营连主官们观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架拥有世界尖端科技水平的无人机尽显风采,令人热血涌动的镜头和解说字幕重重地敲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激动过后,岳阳沉思许久。无人侦察机是他所带营的主战装备。就在此前,他和官兵刚从厂家接回组建后的第一架某新型无人侦察机,并在一个月内实现了自主实飞。面对视频中难以置信的“黑科技”,一个个问号塞满了岳阳的大脑。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组建一年多,我们进步了很多,但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到底差了多少?”

  新军事变革浪潮扑面而来,竞争日趋激烈,对手不仅现在很强,而且还在不断变强。在进步中反思,越来越多的官兵意识到,缩短差距必须拥有比对手更大的加速度。

  事实上,对于这样一支全新的部队来说,从使命任务到力量编成,再到嵌入联合作战的运转体系,他们的成长之路几乎没有参照坐标。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拓荒,每走一步都面临着艰难的探索。

  艰难并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