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6 10:58 | 来源:新华网 2020-05-04 12:06:51 | 查看:807次
新华社记者张涛、赵鸿宇
青海省共和县江西沟,一座青海湖旁默默无闻的藏区小镇。15年来,河北大学先后有51名大四毕业生来到这片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上支教,克服高原反应、饮食、语言等困难,让希望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用青春浇灌高原格桑花。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让青春无悔
5月4日一早,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青海江西沟分队队长张梦迪开始在江西沟镇中心小学忙碌起来,他打算这两天将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彻底消毒,为小长假后的开学做准备。
河北大学团委书记李卫森说,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自2005年起在河北大学实施以来,采取全校公开招募的方式,选拔具备保研资格、有奉献精神、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之前教学进度比往年略慢,现在正式开学了,基本可以在暑假前完成课程内容。”支教团成员赵鑫说,受疫情影响,新学期刚开始只能上网课,有的孩子家里缺少智能终端设备,有的家里网络信号不理想,还有的操作不规范。支教团成员一方面协调乡镇,让孩子们就近到邻家学习,另一方面将自己家中多余的智能手机送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3月25日,江西沟小学准备开学,但当时河北处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状态,多地长途客运车辆没有放开。支教团成员宋亚南说,为了返回支教点,她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和4个小时顺风车,并按规定进行了隔离。
“我在这里渐渐从‘小公主’变成了‘女汉子’。”支教团成员高梦琳说,2019年8月底她刚来时,由于高原沸点低,食物煮不太熟,饮食很不习惯,加上空气干燥,一度很难过。不过这些并没有让她退缩,她仍坚持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让青春无悔的信念,现在已经非常适应,并练会了几个当地拿手菜。
支教团学生15年接力薪火相传
第五届支教团成员王芝说,河北大学每年9月前完成支教团人员选拔后,会对大家进行培训,由往届支教团分享支教地的自然环境、教学准备、注意事项等,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模拟可能出现的困难。此外,河北大学还与保定市两所小学合作,设立了支教团教育实习基地,支教团所有成员出发前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学习,内容包括讲课风格、批改作业、心理访谈等。
高梦琳说,在支教点,身体上的困难都能努力克服,但由于语言不通,教学适应过程相对较长。为此,支教团的成员根据各自特长,组织了足球、摄影、音乐、短视频等多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可以通过兴趣来提升语言学习能力。“我们打算把这些总结成案例,分享给以后来这里支教的人。”
河北大学第一届支教团成员李亚林说,支教团的案例已经写入了河北大学的思政课堂,最近几年学生报名踊跃。2005年第一批支教团只有2名成员,今年9月即将去支教的成员增加到19人,支教点也由之前的江西沟小学1个小学,扩大到现在的3个小学。
让希望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
河北大学支教团第十一届成员王怀毅说,2015年11月,他们经过多方协调,启动了“童梦同行”活动,带领一部分学生去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天安门、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等地。大家回去后都更加努力学习,不再认为未来的生活只是唱唱歌、养养羊了。
2014年9月,河北大学迎来了索南项秀这样一名特殊的新生,河北大学第一届、第二届支教团的成员都曾为他辅导过作业。索南项秀说,当年支教团的到来让他第一次见到了大学生,此后他就一直以老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并顺利考上大学。索南项秀毕业后考取了共和县人民法院,目前正在为家乡的司法建设服务。
也是在2014年,江西沟小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教师——河北大学第一届支教团的学生更尕中专毕业回到江西沟小学工作,打算将余生奉献给这里。现在他已经成为小学一下属幼儿园的园长。
越来越多的支教大学生来到江西沟,对当地教育带动很大。共和县团委书记拉毛央增说,对每个人来说,可能只是来一年时间,但连续15年的接力,给当地的老师们带来新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们的见识,这种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