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等:全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4-15 20:42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5日 04版 | 查看:1268次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六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丰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系统。全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我们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深入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人民性、总体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四个基本特征。

人民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安全”置于首位,强调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从而确立了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核心价值。

  2014年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这段论述,把“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置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国家安全要素之前。在论述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在2016年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近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这种以人民安全为国家安全最高价值取向的“人民安全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国家安全领域的贯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反映。

总体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用“总体”命名,就是因为它要统合当代国家安全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建立包括当代国家安全方方面面内容的理论体系。

  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丰富、宽广、复杂的国家安全现实,客观上要求与之适应的思想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充分反映这种国家安全现实、与国家安全现实相适应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最能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性特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五个“既重视又重视”。其中,“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内外两方面内容的总体;“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领域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的总体;“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是统筹兼顾国家安全老问题与新问题的总体。

  如果说这三个“既重视又重视”体现的是国家安全自身内部的总体,那么其他两个方面不但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系统的开放性认知,还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的系统性概括。

  当代国家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在包含丰富复杂的各种要素的同时,还与系统外的其他要素密切相关,因而从总体上认识和规划国家安全,就不能局限于国家安全本身,必须把国家安全与整个人类社会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性思考。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一方面强调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面,另一方面强调了安全也离不开发展,必须将发展纳入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和实际工作考虑的范围之中。

  “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说明一个国家的安全,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密切相关,因而在把本国安全作为一个系统看待时,必须采取对外开放的系统思维,充分考虑本国安全系统与系统外其他国家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关系,站在“共同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识和处理国家安全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充分体现了在面对病毒的战斗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紧紧相连。

时代性

  时代性也就是现在专业领域常说的非传统性。传统安全观是在政治、军事、领土等传统安全问题占据主导地位,文化、生态、科技等现代安全问题还未引人重视的各种安全思想。不同的传统安全观虽然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度聚焦政治、军事、领土等传统安全领域,惯于用“零和”手段。冷战后期开始出现、新世纪广泛流行的各种非传统的现代安全观,则更加关注文化、生态、科技等领域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更加关注新近阶段才出现的信息和网络方面的安全问题。

  但是,如果一种安全观在关注和研究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时,把政治、军事、领土等传统安全问题放在一边,那么这只是一种片面的安全观。只有在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并不忽略传统安全问题,明确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这就不仅超越了传统安全观,而且超越了只讲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片面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这样一种既超越传统安全观又超越片面安全观的高层次的现代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性,既体现在它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各种安全问题的总体性,更体现在它认识和处理安全问题时的现代性。总体国家安全观虽然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但它的思维方式则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综合。无论是把“人民安全”作为宗旨置于国家安全工作根本目的的地位,还是在国际安全领域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理念,以及把国家安全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推进到“国家安全治理”新阶段,都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现代性的重要表现。

实践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书斋里的安全理论,而是对当前国家安全现实的直接反映,是直接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实践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在我国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安全系列法律颁布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审议通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向前推进,以及办好国家安全领域大事、解决国家安全领域难题的过程中,都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性,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实践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人民的“安全需要”提升到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在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和政府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满足人民的安全需要就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根本目的定位在人民安全和人民利益上。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国家安全实践,把人民安全置于首位的同时,还需进一步超越零和对立的传统安全思维,以共同、综合、合作及可持续的理念思考、规划、领导并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特别是国际安全工作,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的根本原则。近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为标志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已初步建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

  本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非传统安全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赢得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胜利。我们相信,全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稳步有序地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就能够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薛澜,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刘跃进,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陈将,系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