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09 08:05 | 来源:新华网 2010-05-07 16:47:34 | 查看:4287次
5月7日,阿福义工队队员为黄福荣送行。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新华网香港5月7日电(记者孙浩、张雅诗)近一个月来,香港义工黄福荣在玉树地震中舍己救人的义举,以及他多年来默默付出的义工经历,深深感动着香港社会,并再度激发义工精神在这座城市薪火相传。
事实上,经过长年发展,特别是非典疫情、金融风暴等困难的洗涤,义工文化如今已融入香港的血脉,为社会大众或弱势群体提供义务工作成为众多香港市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义工就是你我他
每逢周六,人头攒动的香港闹市街头,经常见到一个个或稚嫩或年长的面孔,捧着募捐箱收集往来市民每一分善款,并将一枚枚小小的贴纸细心贴在爱心人士的胸口。从邻近的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到远方的内地灾区一线,同样的身影处处可见。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香港义工。
据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香港已有1983个不同性质的注册慈善团体,共超过88.5万人登记成为义工。
根据已有40年历史的非牟利机构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本月5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09年香港义工服务总时长为8700万小时。香港社会的义工比例在过去数年里大幅增长。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曾参与有组织义工服务的人员比例从2001年的22.4%增至2009年的35.9%。
在香港,有志于义务工作的香港人或招募义工的非牟利团体可以通过义工发展局这个“服务枢纽”牵线搭桥。义工发展局与不同机构联合推出的服务计划不胜枚举,比如“爱心传城义工大行动”动员全港市民关怀弱势群体;按照义工专长和技能组成的“专才义工网”服务队,可为街坊邻里提供家居维修、长者理发、社区导游、文化艺术等不同类型的义务服务。
此外,秉承“义工无疆界”的理念,义工发展局还联合海内外机构推出“希望学校计划”“联合国义工计划”“义工携手建四川”计划等,远赴海内外的贫困和受灾地区,为内地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提供无偿服务。
危机激发义工精神
危急关头,香港社会总能爆发出团结互助的惊人力量。
社会福利署自1998年起推动一项全港性“义工运动”,旨在鼓励不同界别的团体和人士积极参与义务工作,共同将香港建设成为一个互相扶持和充满关怀的城市。
2003年非典疫情全城蔓延,一支“抗炎义工大队”走上街头,深入民居,成为城市清洁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家居清洁防疫、资讯普及和心灵关怀。
和他们一样,大批香港义工在非典期间挺身而出,发挥专业能力和互助精神,为协助整座城市抵抗疫情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
慈善机构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的社会服务部总干事倪江耀说,香港人素来积极参与义务工作,尤其在2000年前后,香港经历了经济低迷、非典等困难时刻,促成了更多人投入无偿工作行列,携手建立更加和谐和温情的社会,特区政府也一直大力推动义工运动。
更令倪江耀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成年人带上子女一同参与义务工作。在做善事的同时培育孩子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精神。
“义工种子”从小培育
“我没想过要停下来,这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27岁的香港青年杨富键坦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来自于从小的培养。
杨富键自小学开始参与义务工作,从帮助独居老人清洁家居,到领失明人士逛街,多年来参与过不同种类的社区服务。目前,他正积极参与话剧创作,协助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尽管工作忙碌,他仍坚持每周花一至两天的休息时间做义工。
他对义工服务的长时间投入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他也乐于与家人分享每一次的义工经历。他还鼓励自己所任职学校的学生加入义工行列。
城市的义工文化也影响着个人的人生理念和生活轨迹。
社会工作者曹秋雯刚从青海玉树救灾一线赶回香港。过去两年间,她所属的慈善机构“无国界社工”已组织数百人次香港义工分批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提供援建服务。
曹秋雯告诉记者,正是受益于从小参与的义工服务,促使她立志服务社会大众,选择了今天的职业。同样的价值理念也最终让她和同在四川灾区参与义工服务的一名香港青年走到一起。
请将掌声献给义工
香港义工发展局表示,义工是社会的宝贵资本,是建设一个凝聚关怀社会的重要元素,他们不为报酬,献出个人的时间、精神及才能,默默为他人福祉耕耘,值得社会人士尊敬及公开表扬。
为此,义工发展局自2005年起举办两年一度的“香港杰出义工奖”,包括个人和团队奖,表彰义工成绩,肯定义工贡献,推广义工精神,树立义工文化;并于2009年增设企业奖,表彰并鼓励企业推动义务工作。
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目前正研究推出一系列举措,希望借助全社会对黄福荣事迹的高度关注,加强对义工精神、义工文化的宣传。
记者从公民教育委员会了解到,义工发展局正在酝酿建立香港义工学会,一方面,旨在加强义工的培训,推动义工服务,提高义工整体服务质量及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义工嘉许制度之外,期待对更多为社会贡献良多的爱心人士给予应有的表彰。
“让义务工作成为市民终身追求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义工发展局一个机构的目标,实际上它已内化为香港这个现代大都市的追求、理念和文化。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