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楷模张公兰(图)

发布时间:2010-02-12 07:33 | 来源:沛县教育网 2009-10-19 15:25:21 | 查看:4528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璀璨的奖台上,一位银发红衣、面目清癯、精神矍铄的老人分外抢眼,她就是大屯镇大屯村村民张公兰,她当选的是“全国道德模范”中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此类别全国共有十人入选。

  张公兰的事迹多年已在苏鲁豫皖交界一带广为流传。今年80岁的张公兰老人,与105岁的婆婆相依相扶整整64年。这期间,婆婆两度丧子,年近80又因车祸高位截瘫,卧床28年。而不管是承受家庭遭遇的种种不幸,还是为全家人的生计劳苦奔波,都没有影响张公兰无怨无悔地孝敬侍奉婆婆,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用躬行孝义折射出中华文明的道德之光。

  一段往事:那日子可真难啊

  1930年出生的张公兰,祖籍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乡东明村,父母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当年,父母的孝顺在周围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得张公兰心里自幼就种下了孝老爱亲的种子。张公兰虽没有读过几年书,却常听村里的老人们念诵《劝孝歌》:“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孝竹体寒暑,慈枝顾本末。……” 

  1944年,张公兰经人介绍与大屯镇大屯村青年唐金成结成夫妻。那一年,她16岁。

  张公兰跨进的,是一个一贫如洗、命运多舛的家庭。婆婆唐伊氏年轻守寡,丈夫去世时肚子里正怀着3个月大的二儿子唐金松,手里则牵着两岁大的大儿子唐金成。要强的她,独自吞下无数难以言说的心酸与苦难,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婆婆含辛茹苦地拉扯两个孩子的艰辛与坚强,让张公兰打心眼里佩服。婚后,作为大儿媳的张公兰主动帮婆婆承担起持家的责任。“以前的事不能提,那日子可真难啊。”经历了无数坎坷与波折的张公兰说起从前眼泛泪花。那些年,为了养家糊口,她和男人一样,高卷裤腿到微山湖破冰捕鱼、捞虾挖藕,常被蚂蟥咬得鲜血直流,手被芦苇刺得伤痕累累。夜里,她就纺棉、织布,白天扛到附近的集镇上卖了,挣一些零钱……渐渐地,家境一天天地好起来,张公兰不仅成了婆家的主心骨,还让心灰意冷的婆婆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至今,提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婆婆仍念念不忘张公兰的好:没有俺这个儿媳妇,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入土了! 

  天有不测风云。1953年,张公兰年仅22岁的小叔子唐金松染病身亡,撇下妻子李尚云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小叔子的病逝对早年丧夫的婆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身为长媳和长嫂的张公兰忍着悲伤,一面劝妯娌李尚云想开点,带着孩子朝前奔,一面安慰婆婆,人死不能复生,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在张公兰的再三劝慰下,婆婆和妯娌渐渐走出悲恸的阴影。从那时起,养活一家老小10口人的重任就落在了张公兰夫妻的肩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闹饥荒,张公兰和丈夫带着大女儿和二儿子去河南逃荒。因为买不起车票,一家人只好趁夜里偷爬运煤的火车,在车顶一趴就是几个小时,冻得浑身发抖。他们挨门挨户讨过饭,给人打过工,翻地锄草、脱坯和泥的活,张公兰样样能干。在外暂时能填饱肚子,她却时刻想着家里的婆婆,回来时捎回平时攒下的半袋杂粮和一些干山芋叶,把一家人乐得像过年似的。

  一句承诺:你的娘就是我的娘

  日子像水一样缓缓流过,无声无息。殊料,1977年春天,不幸再次降临——张公兰的丈夫因身体不适就医,被确诊为胃癌。初闻丈夫患病的消息,张公兰如遭雷击一样,呆立了良久才悠悠地哭出一声:“俺的娘呀,俺这是啥命呀!”在丈夫患病到去世的一年里,张公兰东奔西走四处寻医问药,求亲告友砸锅卖铁筹钱给丈夫看病。最让张公兰作难的,是如何瞒住婆婆,不让婆婆知道丈夫的病情,她不忍心在老人布满伤痕的心上再插上一把刀。在婆婆面前,张公兰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有说有笑。背过脸去,眼泪却扑簌簌地直往下流。无数个夜晚,一想到丈夫无望的病情和前景黯淡的日子,张公兰都是以泪洗面。一边是5个儿女,一边是年迈的婆婆,老的老,小的小,她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而丈夫唐金成对自己的病情虽了然于心,却装作浑然不知,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地配合着医生和家人吃药、打针、吃饭。随着病情的一天天恶化,唐金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他意识到了自己已时日无多。一天晚上,当屋里只剩下他和妻子张公兰的时候,唐金成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拉着妻子的手说:“公兰呀,看样子我是难躲过这一关了……你就别再为我费心了。娶了你这样知冷知热、知老知少的媳妇,俺这辈子知足了。咱俩缘分浅,下辈子再做夫妻吧。”听着丈夫的话,张公兰心里像有千万把尖刀划过,她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流泪。顿了顿,唐金成又说:“我这一走,咱这一家子可全靠你了……我,最放心不下就是咱娘,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你替我在她老人家床前尽孝吧。照顾好老娘和咱这几个孩子,再苦再难,你也要咬牙撑着,来世,我当牛作马报答你……”丈夫微弱的却字字是血、声声是泪的托付,像刀剜一样刺痛着张公兰的心,那一刻,张公兰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扑在丈夫床前失声痛哭。

  哭罢,她擦擦眼泪,一字一顿地说:“金成,你放心。你的娘就是我的娘,有我在一天就不让咱娘受一点委屈,有我一口饭吃就有咱娘一口饭吃……”夫妻二人相拥而泣,一夜无眠。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婆婆看着家里人进进出出神情低落,就觉得不对头,感到大家有事瞒着她。于是,她把年幼的二孙子叫到跟前问个究竟。可孩子只是扑在奶奶怀里流泪,什么都不肯说,只说娘不让讲。婆婆又急又怒,吓唬他说,你再不说我就不要你了!情急之下,孩子说了一句,我爹他不行了!闻听此言,婆婆当即昏厥在地,不省人事。半晌,苏醒后的婆婆满脸泪水、两眼呆直,一把抓住张公兰的手哽咽着说:“我的儿呀,老天咋就对咱唐家这样不公平呀,金成若是走了,咱娘们儿的日子该咋过呀,你就让我也死了吧……”见婆婆哭得死去活来,张公兰也心如锥刺,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地说:“娘,金成走了,不是还有我吗?您就是我的亲娘,我就是您的亲闺女,我给您端茶倒水,我给您养老送终!”

  一声回答:俺高兴伺候您

  为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而且欠下了一堆债务。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在超常的毅力支撑下,张公兰带领全家老小艰难度日。忙完灶前忙灶后,忙完家里忙田里,做饭、刷碗、洗衣,打药、锄草、扬场样样都干。她还在村头开起了茶馆,卖大碗茶,每碗茶2分钱,去掉炭火成本,一天的收入仅几毛钱。但张公兰很快乐,钱虽然少,毕竟是收入啊。她时常对儿女们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咱们自己争气,老天爷都会帮咱。几个孩子很懂娘的话,也深知娘的一片苦心,个个能吃苦肯干事,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家家的小日子过得也算舒心。看到几个孩子衣食无忧,张公兰心里很是欣慰。不想,4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1981年6月,婆婆被一辆外地货车碾在车轮下,送到医院救治,经拍片检查,右腿粉碎性骨折,必须立即截肢,否则生命危在旦夕。坎坎坷坷的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打击,给婆婆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看着饱尝人间悲苦的婆婆眼睛里绝望的目光,张公兰心如刀绞,想起当初对丈夫的承诺,她噙着泪对婆婆说:“娘,您老不用担心,只要您儿媳妇我有一口气,就不会让您受着……”

  接受截肢手术后,婆婆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平时,只能手扶凳子一步一步地挪着走,吃饭、穿衣、上厕所完全靠张公兰照料。为使婆婆过得舒服点,张公兰费了很多心思。怕席子硬硌着婆婆,她给婆婆的床铺上松软的海绵。夏天蚊虫多,张公兰专门缝了一顶大大的蚊帐,又跑到集市上买来两把芭蕉扇,天一黑,就守在婆婆的床前,扇凉驱蚊。为让婆婆坐着舒服点,张公兰用汽车内胎自制了一个座椅。婆婆喜欢吃糖,张公兰隔三差五就买冰糖,茶水里放着,嘴里含着,床头边摆着,让婆婆吃个够,一年四季没断过。

  2002年的一天,张公兰像往常一样,一件一件给婆婆穿上衣服,扣上扣子,系好腰带,搀扶着婆婆下了床。婆婆也像往常一样,自己手扶着板凳,一步一步地向屋外挪步。上午11点左右,张公兰正在灶房里给婆婆做饭,忽然听到院子里“哎哟”一声,张公兰冲出灶房一看,婆婆身子斜倒在凳子旁。从那天起,婆婆再也不能下床,也不能挪步。医生说,是摔倒时触碰了神经所致。 

  早上伺候婆婆吃完饭,接着就洗上一大堆的尿布……这是婆婆瘫痪以来,张公兰每天都要做的。婆婆常年卧床,大小便都要在张公兰的照料下进行。婆婆爱喝水,小便多,有时一晚上要十几次,张公兰从不嫌烦,无论冬夏,随叫随起。有时候,张公兰这边刚端起饭碗,婆婆却在那边叫着要小便,张公兰总是搁下碗筷就去伺候婆婆。有时婆婆大便困难,她就用手去抠。婆婆长期卧床,怕她长时间一个姿势躺着难受,张公兰就常把婆婆揽在怀里,给她按摩。婆婆觉得难为了媳妇:“儿呀,我一躺就是多少年,你这样做,不是长法儿!”但张公兰依旧搂着婆婆,不嫌不弃。

  为了让婆婆吃得舒适,张公兰变着法子给婆婆调理饮食。荤素稀稠搭配,饭菜做得有滋有味。婆媳一双筷,吃一口喂一口。稀的用勺子喂不方便,张公兰就让大儿子找来一节粗芦苇,打通关节后在锅里煮了消毒,自己含到嘴里试试合适再交给婆婆用。稀的让婆婆自己吸,稠的用汤勺喂,简便易行。张公兰省吃俭用,几年舍不得买一件衣服,但是对婆婆吃喝却毫不吝惜。刚上市的瓜果梨桃贵得吓人,她都舍得买。西瓜专拣中间的好瓤,用汤勺一勺一勺地挖给婆婆吃。吃苹果、梨时,怕婆婆嚼不动,总是先切成薄薄的片,先放在温开水里浸一浸,再一片一片地送到婆婆嘴里。

  28年的艰难时光,面对高位截瘫的婆婆,张公兰用孝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婆婆虽年过百岁,看上去却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面色红润,神智清醒,用邻居的话说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平常连个头疼脑热都少有”。张公兰一有空便陪婆婆唠家常,帮她续燃生活的希望。婆婆常常含泪抱怨:“老天咋不让我死了呢,让你跟着我受这样的罪。”张公兰总安慰她:“娘,有您这样一百多岁的老人家,是俺的福分,俺高兴伺候您,每天能和您拉拉呱,俺觉得日子有奔头……”

  去北京领奖,是张公兰平生走得最远的地方。她看了她这辈子做梦都想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看了毛主席纪念堂,逛了颐和园。开心之余,张公兰却有几分魂不守舍。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就迫不急待地打电话对大儿子说,我想你奶奶了!你奶奶吃得咋样?睡得踏实不?一天中午,张公兰吃饭的时候,竟然不自觉地“哎”了一声,同行的人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平常这个时候,都是俺娘喊俺给她换尿布的时候。俺刚才一恍惚,以为她喊俺了呢。

  一番对话:孝敬是做人的本分

  九月的阳光,照在人身上熨熨贴贴。秋色渐浓的院子里,门旁一株大石榴树上,碗口大的石榴咧开嘴笑得正欢,一小畦油菜翠生生地绿着,红红的辣椒挤挤挨挨躲在叶子间探头探脑,水泥矮墙边,一只黄狗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几盆草花开得热热闹闹……堂屋东间里,靠窗的床边,银发婆娑的张公兰老人正掰开一只火红的石榴,小心翼翼地把一颗颗酸甜的籽儿放进婆婆嘴里。纯净而明亮的阳光透过窗子斜照在婆媳俩身上,空气中流淌着一种让人感动的温情。

  我们的对话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记者:大娘,您伺候婆婆这么多年可真不容易呀。

  张公兰:有啥容易不容易的,咬咬牙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呗。孝敬是俺的本分,没啥值得夸耀的。

  记者:面对生活中的艰难,你灰心过吗?抱怨过吗?退缩过吗?

  张公兰:要说没灰心过那是假话。一个女人领家过日子,作的难无数。家里活地里活都要干,一家人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都要操心,孩子上学穿衣、老人生病、亲朋行个来往都得花钱,有时候看着孩子们这边哭那边叫,鸡鸭猪鹅都要着吃,心里不知道有多烦。也不止一次地抱怨过自己的命咋这么苦,老天爷待俺咋这么不公,恨不得撒手去了图个清净。可是又一想,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我要是散了架,那这个家也就散了。想想老人,看看孩子,怎么忍心不管他们呢?

  记者:这么多年,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你坚持下来?

  张公兰:啥精神?没啥精神。俺就觉得俺应该这么做。俺不懂啥家国大义,但是俺知道,当国家领导人的得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当老百姓的要维持好小家庭。俺是当家人,就要把家带好,带得和和睦睦、带得幸福美满。人家不是说嘛,“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

  要说孝敬老人,俺觉得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后辈的职责,父母对孩子恩深似海,做晚辈的当然要对他们好,没有别的理可讲。再者说了,这么多年,俺就像俺娘的一根拐棍似的,搀扶着她一路走过来,俺都习惯了。俺娘就像个老小孩似的要人宠着、哄着,缠着俺打听外面的新鲜事,电视里看的,广播里听的,街坊邻居讲的,俺都跟她讲,跟个小喇叭似的。俺娘一会看不到我就喊,看着我在跟前转悠就安心。我也是,每天听着俺娘“公兰、公兰”地喊,心里美滋滋的。俺寻思,自己虽然一把年纪了,还被人依赖着,多幸福呀。俺都八十岁了,还有一个100多岁的老娘,这是俺的福分呀!还有一条,做人最要紧的是什么?是守信。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俺跟孩子爹一个锅里抹勺子30多年,他的家人就是俺的家人,他娘就是俺娘。既然答应了孩子爹替他照顾老娘,就一定得做到,不能辜负了他。有时候俺也寻思,这么多年吃苦受累图个啥呀,后来想想,图个啥?图个心安!俺不讲按法律该赡养老人,就凭俺的良心! 

  选择无悔,付出无怨。张公兰对婆婆的孝心,既有山的厚重,又有海的深沉。无微不至地在病床前照顾已是不易,把病人的精神扶起更难,然而她做到了。她是儿媳,也是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面对她,才真正让人明白,为什么眼中有雨,为什么心间有潮!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2楼 广东省深圳市2010-05-13 13:12:43 发表
匿名网友:首先感谢读者能够看到这段文字! 好人网上面200人候选人中有18个是河南人,这个人口占全国十四分之一的大省,这个经济没落而保障全国人口口粮的一个重要大省,这个被全国人民冠于坏名声的大省,这个被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忽视的大省,却屡屡滋润出一批批创造感人事迹的人,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没有骄傲也没有自卑过,但我只求全国的带有有色的眼睛的人们,揉清自己的眼睛,把“人”字给写正了,以后理性的对待中原的人们!!!

第1楼 江西省宜春市2010-02-12 15:30:51 发表
陈熄亮:大爱的付出!大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