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论沙龙丨善款使用中你不知道的风险控制(图)

发布时间:2020-03-27 11:04 | 来源:光明网 2020-01-17 20:33 | 查看:20492次

  9月16日下午,由国际公益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益论沙龙第十四期——善款使用中你不知道的风险控制,在京举办。

  本期沙龙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普华永道中国风险控制部经理蒋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秦伟、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爱心衣橱公益基金秘书长乔颖作为受邀嘉宾出席本次沙龙,共同围绕善款使用中的风险控制展开对话。

  如果说第一、第二届99公益日是造浪者、破局者,第三届99公益日发挥了公益行业的杠杆效应,第四届99公益日则在“全民参与”的地基之上,树立起“理性公益”的里程碑,第五个“99公益日”更是给公众设置了“冷静器”,公益的专业化进程,在热情与理性中逐渐倾向于理性的一端,公益组织在热热闹闹的参与或见证五年99公益日后,要思考如何保护而非消费公众的热情?

  99公益日是一次吸纳社会捐赠的“破圈”

  黄浩明:2019年“99公益日”我们看了前二十名中,中字头的基金会只有4家,捐赠比例为20%,地方基金会有8家,地方慈善会有8家。为什么?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发动体系比较接地气,因为地方基金会有良好的群众信任基础,风险控制体系。在2015年讨论众筹概念时,我们讨论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面捐赠是陌生人,风险主要是什么?就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现在大家更多地求数量,数量是目前的一个基础,所以我预测,到2025年,五年以后慈善捐赠更多地考虑的是质量,靠质量去带动数量。

  秦伟:扶贫基金会从最初年筹款一千多万,到现在六到七个亿的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公众筹款基本上在40%左右,其中99,95是公众筹款很大的来源。获得捐赠不易,把钱花好难,按照自己的宗旨和使命把这件事做好更不容易。《慈善法》相应地规定三个月要公示进展,网友个人的捐款要关注公示的进展,如果公示不及时不到位,公众是有权利提出质疑的。一旦公众提出质疑,对于募捐组织杀伤力是很大的。

  蒋凌:从普通捐赠者角度去看,捐赠项目的时候我一定要了解善款捐赠方是谁,谁来执行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合不合法,这个项目的领域是什么,是不是能打动我,这是我的一个标准。但从专业的风控角度来说,很遗憾,很多机构的官网反馈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无处可以看到反馈,这也是公众进步的痛点。我们呼吁公益组织对于公益项目尽可能地去披露相关的信息,这样能维护捐赠用户的忠诚度,对于将来的公益行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乔颖:善款使用的风险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如果披露做的不好我们的捐赠人就会流失。捐赠人也是我们的核心志愿者。99公益日就是一次“破圈”,是吸纳更多社会公众捐赠的好机会。捐款公示到位了,老的捐赠人进行口碑传播带新的捐赠人进来,每一次的反馈给到捐赠人之后都会引来复捐。未来风险把控做的好才能真正地破圈。

  风险无处不在,到底可控不可控?

  黄浩明:一般做项目执行有三个,第一个直接执行,风险最小,成本最高;第二个合作执行,即跟某一个合作伙伴执行,我们叫风险可控,但是成本来说相对比直接执行小一点,同时也可以保证不会出问题;第三种最危险的叫委托执行,委托执行风险不可控,但是成本低,执行风险大。

  蒋凌:刚才大家都提到风险有可控不可控,风险是有的,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运行你的项目。需要找到一些措施化解风险、防范风险。像套捐的行为其实在商业行为也是存在的,包括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也会有枪手、刷单存在,它是对这个行业存在伤害的。怎么去控制它,需要各方去努力,从平台本身,现在的技术支持很发达,包括普华用大数据,用数字模型识别不符合规则的行为及早地控制它;第二,公益行业应该呼吁提倡做自我规范、自律,像募捐的规范,项目操作规范这些,起到一些预防性的控制。

  乔颖:如果不遗余力地想出一些办法只为了多募一些款,或许会对公信力有不好的影响。我们每年都有复盘会议,首先从制度角度还是要在99公益日之前做好风险把控的预案,在制度上能够尽量避免有套捐这种事情发生,再者的确需要公益机构对公众进行培训和倡导,让大众了解做公益做募款我们的本心初心是什么。

  今年我们看到腾讯大批地发动了地方性的机构,尤其是慈善会,发动了相关的组织,如何看待这一做法?

  黄浩明:慈善会在转型,后转型的组织有可能赶上先转型的组织。从竞争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是是一个好事。因为你没有钱的时候想钱,钱多的时候想怎么花钱,公益组织钱花不出去也挨骂,组织一定要考虑执行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如果你的执行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做不到,你这个组织早晚要走向灭亡,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乔颖:今年99公益日排行榜上可以很明显看到有各地的慈善会进入,这是一个好事情。99公益日今年第五年,明年第六年,也会有新的方式方法去融入才能带动这么大的盘子往前走。这两年我们都逐步在弱化配捐,更多地倡导让他们来参与一个活动,当做公益界一个双十一、双十二的活动一样,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更多公益的项目和公益的知识。我们一直倡导人人公益,但是现在远远达不到人人公益的方向,很多大家在捐赠的时候都比较盲目。

  捐不停,捐房产、捐股权、捐钱……风险如何把控?

  黄浩明:应该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推动了公益事业的透明,推动人人公益,人人慈善的作用。但是确实会存在有的人冒着公益筹资机构的名声来为个人筹资或者为部门或者小集体筹资的现象。这在未来还会发生,所以我的观点是政府不能缺位,监管各种各样的众筹,尤其是打着做公益旗号的商业组织,国家要出一个政策否则市场会乱。第二个作为捐赠者个人眼睛要亮,看看这个组织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伟: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作为一家公益组织无论大还是小,一定要做好自身能力建设,红线底线是什么;第二每年大的筹款活动随着卷入的人群不断增多,相应个案讲一讲,对整个公众教育是一种推动;第三点,中国的公益市场培育和发育是非常不容易的,互联网科技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公益学院做的益论沙龙非常值得肯定,需要我们研究机构,我们的媒体把正确的声音传递出去,正确的做法传递出去,我们能取经共同做好。

  蒋凌:咱们国家现代公益事业比发达国家发展要晚的多,法律法规都是在一个完善的过程当中。对于公益行业、商业行业大家的风险管理都是为了保全你的资产,为了保证财务报告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不一样的地方是,在商业里面每个行业都有风控的指引,全世界所有的证券交易所都有企业管制的规范,那对于咱们公益行业其实国外也有,但是国外还没有看到特别好的体系,所以可能很多公益组织想去做风险控制其实没有一个指引。普华永道为公益组织开发了一套风控的管理体制,从我们独立的第三方帮助公益组织去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哪里,以及应该执行怎样的措施对所面临的风险做到一个有效的防范。

  乔颖:我这边因为是专项基金善款中的风险把控,首先项目是根本,项目一定要设计好,要有非常完善的项目书。第二就是在善款的筹集过程中不管是99公益日还是在平常所有线上、线下的募款中要把信息公开、透明让大家知道这个项目具体做什么,善款怎么使用。第三收到善款执行过程当中也要全程公开,我们的项目款还有所有的行政经费使用也全部都要形成干预。第四点关于在执行过程当中可以邀请到更多的网友、民众去参与到爱心活动,亲身参与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热心网友:扶贫应该投入多少力量去监测评估伙伴机构的效果?

  黄浩明:这个问题提的很专业,我不是扶贫基金会的人,我曾经担任过理事,现在还是顾问,我跟网友讲过精准扶贫和中国梦,现在实践了6年,中国脱贫了8000万,现在提出一个战略2020要要全部脱贫,至少要5%到10%的资金的比例作为项目专项基金来投入评估。如果没有评估的力量很难说服捐赠人,受益人或者社会各界人士。

  蒋凌:项目评估是项目周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评估可以由自己的力量去做评估,可以用第三方去做评估,都要设一下评估标准是什么,要在项目规划的时候在项目预算把项目评估包括进来,将来项目执行完毕针对这些标准去进行项目评估。首先要做项目前评估,评估一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项目后的评估是实际达到了什么效果,要让公众对这个项目的效果有一个直接的印象,而且资金透明度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对于整个公益品牌的价值提升是非常有力的。评估每一个项目都应该做到。

  乔颖:项目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书里应该有这一项,包括在项目开始前、项目结束后都应该有,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现在大众对于比较专业的评估还是不太了解,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了解了更专业的项目评估,项目的公信力就会更强,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很重要。

  黄浩明:一般来讲评估叫做过程评估,第一个是项目前,我们叫可行性研究,比如说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这个也叫项目立项。第二个是项目监测,就是在项目过程中你是不是按照项目设计书要求去做,是不是按照项目目标去进行的。第三项目后评估,项目结束后这个评估,一是总结提炼项目是否有社会价值可以推广,可以去复制,二是提高机构项目的影响力,比如说希望工程其影响力很大,可能有人知道希望工程,但不知道青基会。总之,评估是自评估,内评和外评结合,提升项目设计管理水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