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3 06:23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3月03日 第04版 | 查看:487次
本报记者 王延斌
“我不害怕,也不能害怕。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这个非常时期就应该冲在最前面。”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90后”任昊说。受访者供图
他将原来的60张病床紧急改造成18张ICU病床,累到虚脱;他每天为70岁的重症患者做口腔护理、擦浴、翻身吸痰,不离不弃;他在重症病房“火线”提交入党申请,请组织考验……他们名字不同,岗位不同,但此时此刻,他们有了相同的身份:来自山东的“90后”,抗疫一线的主力。
抗击疫情,有多少“90后”冲在一线?我们难以统计。以山东为例,该省援鄂的1743名医护人员,“90后”占了很大比例;在山东各地,大量“90后”出现在医院病房、社区街道边、高速路口;他们诊疗重患,筛检放哨、检查防疫,他们是医生,是公务员,是警察,是司机,是志愿者……
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打硬仗”中成长、成熟,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
让我来保护你
从鼻导管吸氧到高流量吸氧,再到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从为患者口腔护理、擦浴,再到做各项治疗、评估病情、翻身吸痰,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专业护师刘一鸣照看重患的日常。
21床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因为嘴里有插管,鼻里有胃管,他只能依靠镇静药物安静下来。但老爷子有时突然清醒过来,心跳呼吸变快,极力摆脱呼吸机。刘一鸣便握紧老人的手 :“爷爷,别害怕,身上这些管子都是保命的,不能动;忍耐一下,很快就能好。您放心,我不走,一直在这儿!”
从病区成立监护室以来,刘一鸣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重症病人进行护理。在小组里,他是年龄最小的“90后”,却也是唯一的重症专业护士,“算是主力,必须要有‘挑大梁’的责任感。”刘一鸣说。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七楼西病区需要全面紧急改造成有18张床的ICU病房,来自青岛中心医院的“90后”护师樊雷主动报了名。一个班次的时间,病房改造完毕,把他累得虚脱。这段经历,他写到了日记中:“当年非典的时候,我才读三年级,受着大人们保护;而这次,让我来保护你们。”
他的战友、来自德州人民医院的战枫平常看起来嘻嘻哈哈,但关键时候能顶上去。前两天,他照顾的一位由重症转轻的阿姨,拉着战枫的手:“我要转的病房也是山东医疗队吗?有你们在的地方,我安心!”
在打硬仗中成长
对付无情的病毒,无论是事关全局的湖北、武汉,还是其它省市区的防控,都是战场,都要打胜仗。
“我们这里是‘哨点’,我们初筛、放哨,杜绝让疑似病例流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设立了隔离病区,年轻的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郑永琴主动请缨到这里。护士长尹霞悄悄地告诉记者:“郑永琴从一个疑似患者身份证上发现其过生日,就把爱心人士送给我们护士的鲜花转送病人了。这姑娘心很细,也比以前成长了许多。”
“麻烦看一下您的工作证和身份证。”“14天内您有没有不明原因的发热?”24日上午,突如其来的大雨没有让田元停下手中的工作,这个1997年出生的小姑娘查看得仔细。从大年初二到现在,她的角色一直在变:从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科室护理,到院门口排查员,再到高速口检验员,“我是一棵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
请党组织考验我
机动性强、危险性高、与时间赛跑,是多数人对急诊的印象。
身处急诊岗位的“90后”、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医师周国帅却说,“我们救治的不仅是一个病患,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转移病患时,他身穿防护服,即使在等待的情况下,也不愿脱下休息,在近7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间,只为不让病患多等一秒钟。周国帅是一名共产党员。
2月4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在前线,我一次次看到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共产党员的精神,在这场战役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非常敬仰,满怀诚挚之心,希望向党组织靠拢,请党组织考验我。”
这是驰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90后”护士王鹏,用手机拍照的方式发给党组织的“电子”入党申请书。王鹏说,自己将不断向身边党员学习,圆满完成驰援湖北的任务。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