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2 19:21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3月02日 第04版 | 查看:976次
2月26日,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与患者相互交流打气。新华社发(吴浩宇摄)
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战“疫”一线医生黄霞(前排右三)和同事们一起合影。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工作时间长了,大家对日复一日的穿脱防护服流程熟练了,反而容易有所松懈,‘牢牢盯着’队员按流程穿防护服就是院感护士的责任。”
“看到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能有力气吃饭,能和我们聊上几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他们常说,我们不该叫白衣战士,应该叫‘蓝衣蒙面大侠’。”
“这种关心就像是一家人,不必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因为家人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文字中。”
为你们铸好“铠甲”
2月26日 武汉市汉口医院 晴
黄晓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内科护士长
这几天,武汉的温度在20度左右,病区内没有通风系统,都是以开窗通风为主,走廊里比室外温度还要高上几度,队友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走廊里穿梭、在病房里忙碌,热气在密闭的眼罩里蒸发,护目镜里面一道道水珠顺着镜片流下来,严重影响护理操作。每个班都有队友跑到缓冲区,让我给她们更换处理过的护目镜。
在病区工作,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护目镜起雾。但我们发现洗洁精可以改善这个情况。趁着队友穿防护服的间隙,我赶紧将洗洁精倒在纸巾上,把大家的护目镜内面反复擦拭,再用吹风机吹干,举起护目镜对着灯管反复查看清晰度,不行就再擦、再吹,直到护目镜彻底清晰才交给队友使用。待他们穿好后再仔细检查,确定没有暴露的地方,护目镜不起雾,才“放”他们进入病区。
在疫区工作时间长了,大家对日复一日的穿脱防护服流程熟练了,反而容易有所松懈,“牢牢盯着”队员按流程穿防护服就是院感护士的责任。
“护士长,我这里会不会露?”“老师,帮我把后面的带子系一下。”“姐姐,帮我拉一下衣服。”“帮我把这里粘一下。”……队友们的呼唤一次次在耳边响起,我认真地协助她们一一解决。每一个求助的声音代表着一个潜在的问题,都不能错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这个紧要关头更是如此。
除了一定要把好队员的穿脱护具“关卡”,院感护士还是队友在病区内的“物资保障员”。有一次,一名队友从病区内急忙跑到缓冲区,一只手捂着腰部,拍着玻璃窗示意他的防护服被划破了。我急忙指引他按流程脱掉防护服,再到清洁区重新穿好返回病区。因为一旦任何防护用具在病区内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医务人员的直接暴露,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决不能让危险因素“乘虚而入”。
病区里,所有“小事”,都要当作“大事”认真对待。为了保障一线人员能正常工作,院感护士默默地做着后方保障工作。我们严谨做好每一次补给,只为让这场“漫长的马拉松”快一点到达胜利的终点。
耐心是我们的“特长”
2月26日 湖北黄石市中医医院 雨
徐胜宏 南京市儿童医院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心胸外科CCU主管护师
来到黄石已经16天了。重症病房里,大多数都是年岁较大的患者,他们大多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情重、活动耐力差,一个简单的翻身对他们来说都异常困难,很多生活起居的琐事做起来更是气喘吁吁。我们除了保证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实施外,还要做好各项生活护理。
病区里少了平时的保洁师傅,我们就承担起所有的清理工作,病人们常常说我们是“护士+护工+保洁”。看到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能有力气吃饭,能和我们聊上几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他们常说,我们不该叫白衣战士,应该叫“蓝衣蒙面大侠”。
病人们和黄石的老师们都说我们特别有耐心,这可能是我们原本就在儿童医院工作的缘故。人们常说“老小孩”,老人也像小孩那样,需要耐心呵护。
儿科的优势同样体现在静脉穿刺上。南京儿童医院护士的穿刺技术一直是“明星品牌”。儿童有时会极度不配合,加上血管又短又细,给输液穿刺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挑战。长期在这种挑战下,练就了儿科医护人员的良好穿刺技术。
病区里,有个爷爷总是不太配合,在我们不注意时会偷偷把针拔掉,光今天就已经拔掉过三次了。刚接完班不久,又听说老爷子把针拔了,我跟居雅蓓老师端起治疗盘走过去,为了防止他再次拔针,我们特地选择在脚部穿刺、固定、挂水,一气呵成!后面的穿刺也十分顺利,黄石的老师们都说,以后我们组的穿刺可以由我们包了。
其实,很多可爱的爷爷奶奶们都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他们说,看到江苏医疗队来了,就看到了希望。患者们病情好转,也是我们的希望,正如他们所说:“等我们都出院了,一起回家。”这些对我们的肯定,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异乡亲人”的关怀细致入微
2月26日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阵雨
高顺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
今天,阴雨绵绵,气温骤降。开窗瞬间,凉气迎面,不禁让人有些瑟瑟发抖。心中有些莫名的失落,可能是天气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吴凤桂即将离开她奋战了一个月的阵地——季家台新冠肺炎一病区。
这一个月来,吴主任每天五六点起床,晚上很晚才能休息,就连每日三餐的时间,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给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队员们递上一份热乎的饭菜,给每一位因工作需要而错过饭点的同志们备上一份加热好的饭菜。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千里之外赶来支援的海南同仁们,吴主任怕我们因水土不服而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丰盛可口的饭菜。
自入驻一周以来,吴主任及其同仁们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三番五次地赶赴酒店看望慰问我们,每次都是晚上8点之后,自己忙碌了一天,还要赶过来带给我们很多生活用品。昨晚,吴主任更是冒雨给我们送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虽然雨不大、路程不远、但这是来自“异乡亲人”的关怀。全身湿漉漉,满脸疲倦,即使这样,吴主任还要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灌输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们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平时要注意休息。“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不舒服要立刻说”“要严格手消毒”“脱防护服要慢,不要碰到污染的一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今天早上起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知队员们吴主任要撤离休整的事情,想着大家尽可能都去欢送,上班去不了的同事回头录个小视频也可以。本以为只是大多数人会同意,没想到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有位队员刚下夜班,我想那就补个小视频吧。没想到她直接把手机号码发给我说,“下夜班睡觉,微信可能看不到,到时候一定打电话叫我。”是的,包括我在内,所有队员都感受到了吴主任对我们的关心,这种关心就像是一家人,不必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因为家人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文字中。
放心吧,吴主任,您海南的亲人不会给您丢脸的,我们会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我们不会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会尽我们所能,平安地完成任务。等凯旋之日,我们再摘下口罩,把酒言欢。吴主任,到时候我们再挑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喝着老爸给的茶,品着小点心,畅聊人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