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9 22:36 | 来源:法制日报 2020-02-27 08版 | 查看:714次
两部门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信息发布联动机制
本报记者 杜 晓
本报实习生 李涵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和科普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刚需”。
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健全信息发布联动机制,不断强化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预警发布系统),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据了解,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可利用预警发布系统的农村大喇叭、气象信息显示屏、气象影视、互联网、新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发布手段,提高疫情防控相关预警、风险提示、通知公告、宣传科普知识和政策措施解读等信息传播覆盖率,实现信息的快速、精准和分级发布,加强社区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尤其是面向广大农村、牧区和偏远山区人群,切实解决防疫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
此外,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介绍称,组织广大乡村通过大喇叭、流动小喇叭等传统方式,加上手机等现代化手段,用农民自己的语言讲解防控知识和要求。
防疫信息需求量大
权威渠道必不可少
为进一步了解人们获知疫情防控信息的有关情况,《法制日报》记者随机进行了采访。
一位来自农村地区的居民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我比较关注本地是否有人感染,以及那些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现状。村委会会下发很多纸质资料给村民们看,也会安排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具体告知防疫注意事项。村里的垃圾车装上了大喇叭,一直重复播放防疫注意事项。”
据来自山东省农村地区的付星(化名)介绍,农村地区的年轻人都已经习惯使用手机接受讯息,但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视或者大喇叭。“老一辈习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疫情,对大喇叭提出的防疫注意事项比较看重。之前我们也劝老人注意防疫,但他们听不进去。后来有了大喇叭广播之后,他们就天天待在家中了。”
北京市民刘筱(化名)除了通过微信、微博查阅疫情信息之外,还会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最新情况。
刘筱最关心的信息是有关部门公布的新冠肺炎患者分布区域及行动路线。“有些省份公布了确诊患者乘坐的交通工具,之前我有朋友发现自己与患者同乘过一趟车,然后就在家自我隔离了。我认为,及时发布这样的信息会对防疫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刘筱所在的城市也公布了新冠肺炎患者曾经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但只公布了大概范围,不包括病人的行动路线。“信息显示,我家所在的城区有一些患者,但公布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如果之后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那么对当地居民自我防范、排查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刘筱说,受知识水平限制,普通人对医学专业知识并不太了解,越不了解就越害怕,越容易引起恐慌。现在网上的信息繁多,让人真假难辨。因此,人们需要比较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
预警方式多种多样
帮助提高保护意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信息发布、预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据了解,天津市气象局整合各类发布途径,发布《天津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一级响应,与三大手机运营商打通“绿色通道”,共向天津市1790万名手机用户全网发送手机短信;气象频道滚动字幕播放覆盖天津市310万名有线电视用户;新媒体渠道覆盖近310万位粉丝;通过12379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向市区两级政府领导、应急责任人、应急联络人、基层应急专员发送信息1万多条。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潇湘街道利用小型无人机实现空中宣传疫情防范工作。小型无人机带着录音机和国旗,从居民楼房上空飞过,方便居民时刻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
除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之外,传统传播方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久前,河南省辉县市大占城村村支书李德平通过广播怒吼的视频流传开来。李德平说,此前已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告知村民疫情的严重性,但仍有不少村民上街聚集,他才在广播里说了比较重的话。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为了给村民普及防疫知识,用乡村大喇叭播放豫剧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将宣传内容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豫剧唱了出来。
河北省黄骅市马庄村包村干部陈秋艳创作防疫顺口溜:“若发烧,早报告,发热门诊能见效;不信谣,不传谣,官方消息最可靠;心安定,莫恐慌,举国上下有力量!”这首顺口溜在当地口口相传。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认为,中国气象局的信息系统覆盖面更广,通过农村大喇叭、气象信息显示屏等多重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和覆盖率,让信息的发布形成联动。尤其是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各级气象部门可以发挥预警发布系统覆盖广、响应快的优势,建立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使疫情防控信息能够及时地传播出去,切实解决防疫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于信息发布的内容,王敬波认为,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传染病防治法中,对此均有相关规定,应当是及时、具体、多样化的。
“进入预警期以后,要求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公布一些必要的信息,比如科学防疫方法、如何减少危害、政府的管控措施等。整个疫情防控当中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且有助于疫情防控的信息,都可以将之公布。”王敬波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在防疫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联动机制,有利于把相关信息传递给每个人,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疫情防控期间,应该保证信息发布过程公开透明,这是提高全社会防疫能力的重要环节。卫生部门拥有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信息,气象部门拥有信息发布的渠道,两部门结合能够实现联通共享,及时将疫情信息传递给整个社会,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疫能力。”汪玉凯说。
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据了解,预警发布系统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该系统由各级政府支持、中国气象局承担建设和运行维护,已实现了国家、省、地、县四级预警信息发布功能,并与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16个部门建立了共享共用发布渠道,具备了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App、电话、传真、网站,以及农村大喇叭、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等多渠道、一键式的发布能力,社会公众覆盖率达87.4%,特别是在面向农村“最后一公里”信息传播发布上有独特优势。
王敬波认为,疫情防控信息发布联动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可以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在今后的突发事件应对中都可以使用。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公众并不缺少信息。如何让有关部门将掌握的信息精准投放给对应的受众,这是在信息发布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王敬波说。
王敬波认为,来自官方渠道的权威信息有时候没办法及时传递给人们。比如,防疫过程中,如何戴口罩、怎么消毒等知识,在网络上有不同的版本,人们很难辨别。
“要在深入了解人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一些比较权威的平台将这些内容精准迅速地传递给人们,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提升信息传播服务社会公众的效果。”王敬波说。
汪玉凯则认为,未来可以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信息发布联动机制。
汪玉凯建议:首先,调整数据分布格局,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卫生数据共享、资源整合,除了卫生部门和气象部门之外,还可以让更多部门参与进来,向公众发布更全面详实的疫情信息。其次,建立信息直接申报制度,不管哪一个部门先了解到公共卫生相关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上报汇总,将疫情信息分享到各个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快速共享,形成防治合力。再次,一旦发现疫情,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就要进入执行状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