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不平凡的日子里, 你我相助相(2图)

发布时间:2020-02-29 21:46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2月28日 第04版 | 查看:1359次

 

2月26日,医务人员为一名走出江夏方舱医院的治愈患者摘除患者标识手环。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2月2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护人员正在检查护目镜气密性。

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我很自豪此刻能成为一名‘战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岁月静好是我们的理想,我愿意为这个理想负重前行!”

防护服下的我越来越自如

2月25日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阵雨

秦岭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初入隔离病房时,厚重密闭的防护服不仅让我看不清听不清,而且重重包裹让我连多走几步都会大喘气。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在江城的战斗,防护服下的我越来越行动自如。

这些日子里,我们欣赏了汉中的第一场初雪,度过了隔离病房中的情人节、元宵节,也迎来了一位位患者的好转出院。从第一例高流量、第一例无创、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血液净化治疗开始,我们病房中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就像我们的工作效率一样节节攀升!

印象深刻的是,隔离病房虽住满了新冠肺炎患者,但却十分安静。即便是行动自如的病友们也从不踏出他们的病房。我们走进病房,如无必要,患者都会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面对我们时戴好口罩,甚至互相提醒讲话时不要离医生太近。患者的自律让我感到心酸,这些患者的大部分家属,或同样患病在其他病房住院,或已经离开人间。我们的班车司机是24小时待命的。有次凌晨两点,我和队友错过了班车,司机知道后二话不说,马上开车来医院接我们回住宿点休息。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看到的是在这一片土地上,为了战胜疫情,人们守望相助、惺惺相惜、知恩图报!

战斗还在继续,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我很自豪此刻能成为一名“战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岁月静好是我们的理想,我愿意为这个理想负重前行!

其实身在前线,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在长沙的家人。妈妈得知我出征的消息时,一句话也没有说,眼里噙着泪水默默帮我收拾行装。这些日子以来,父母每日最大的期盼就是收到我报平安的消息或视频的铃声。为人子,让长辈忧心,不能陪伴在侧,心中着实有愧疚。家人的包容和支持,是我一往向前的动力,也是我最坚实的心灵港湾!等疫情结束后,待一日春暖花开,我期盼好好看看队友们笑靥如花的脸庞,期盼领着我的小宝贝到郊外驻足踏青……

隔离病房呼叫抢救,司机带我一路狂奔

2月25日 武汉同济医院 阵雨

白洁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今天轮班休息,刚想去吃午饭,就接到了正在病房值班的赵志伶大夫电话:“39床气胸,我把片子发给你,你赶紧看看。”

看到胸片,我马上紧张起来,左侧张力性气胸,肺组织压缩明显。张力性气胸是急症,需要马上处理。这位患者目前已经使用了机械通气,气胸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随时会危及生命。

沈宁副院长和庄昱老师紧急联系车辆接我去医院。我往嘴里塞了几块巧克力,赶忙奔下楼,司机听说是去抢救病人,一路狂飙,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15分钟。

来到病房,我确认患者的胸片无误后迅速换上隔离衣,赵大夫、包大夫早已等在病房里,护士们也已经准备好了胸腔闭式引流需要的用物。来到床旁,我看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5%,操作刻不容缓。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最小的手术,平时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操作。但是穿着隔离衣,带着防护头套,只是站着就已经气喘嘘嘘,给操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高危的操作需要比平时加倍小心,消毒、铺巾、局部麻醉、试穿刺……我不敢马虎一步,随着全部操作的完成,患者胸腔内气体不断排出,血氧饱和度也一点点上升。走出病房时,才感觉后背早已湿透,不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已经升到了89%,手术带来了好效果!这也让我的心情变得好了起来。

“作为小组内唯一的重症专业护士,虽仍是年龄最小的‘90后’,但已经算是医疗队的主力,必须要有‘挑起大梁’的责任感。”

“您放心,我不走,一直在这儿!”

2月24日 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晴

刘一鸣 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专业护师

从病区成立监护室以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重症病人进行护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作为小组内唯一的重症专业护士,虽仍是年龄最小的“90后”,但已经算是医疗队的主力,必须要有“挑起大梁”的责任感。

21床的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个子不高,很瘦弱。从刚开始的鼻导管吸氧到高流量吸氧,再到现在的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从进入病房交接班,到为他口腔护理、擦浴,再到为他做各项治疗,评估病情、翻身吸痰、监测仪器和生命体征,我始终陪在他身边。

由于老人现在嘴里有气管插管,鼻子里有胃管,在清醒状态下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们只能用镇静药物让他安静下来,但随着体内产生耐药性,老人有时会醒过来。有一次,老人醒了,心跳呼吸变快,想摆脱呼吸机,生命体征一下子波动起来,我马上握紧老人的手,凑到他耳边说:“爷爷,别害怕,我是护士小刘,身上这些管子都是保命的,不能动,我们怕你睡着了不小心拽掉,那可就危险了,忍耐一下,很快就能好。您放心,我不走,一直在这儿!”

他似乎理解了,虽然力量很弱,我还是感觉到他在使劲地握着我的手,然后又慢慢地平静下来,我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护士,无论何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病人能快点好起来!这种心愿让我感到踏实,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后悔,在疫情面前,我们绝不回头,直到真正胜利的那一天。”

“一定要做好防护,等你回来”

2月23日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晴

唐慧娟 四川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胸外科主管护师

自疫情暴发后,父亲想着我每天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工作,心中全是担忧。出征那天,我急忙回家收拾东西。父亲送我到楼下,似乎不知道离别该说什么,他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定要做好防护,等你回来。”

知道我要去武汉,亲人和朋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等你回来”,也许没有什么语言能比这句话更能表达出亲人和朋友的担忧。

我看护的病人中有一位老人,每次看见他,总是会联想起我的父亲。看到老人满头白发,一瞬间我才想起父亲也老了。想着接下来他一人独自在成都,母亲和孩子在老家,身为警察的丈夫还战斗在一线,鼻子酸楚。

这几天下临床,精神压力很大,但回到酒店我仍不停歇,洗衣服,打扫卫生,让自己忙起来。

作为一线医务人员,有一种信念在支持我,那就是一定要坚持再坚持。因为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全国援鄂队伍中的一员,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我有着担忧和焦虑,但只要到了上班前两小时,我就会又打起十二分精神,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后悔,在疫情面前,我们绝不回头,直到真正胜利的那一天。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