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1 14:17 |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20-02-10 17:36 | 查看:531次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截至1月29日,该研究对全国1099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据研究样本统计,患者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最长可达24天。初次就诊时,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发烧和放射学异常,而腹泻并不常见。
2月10日,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在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关伟杰表示,仍是个例。
中位潜伏期3天 出现潜伏期24天患者
据了解,该论文为钟南山等人对来自31个省/市辖市、552家医院的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该论文由钟南山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在这1099例患者中,2.09%为医护人员。有野生动物接触史的患者仅为1.18%,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是武汉当地居民,或者与武汉人接触过。
值得注意的是,据研究样本统计,中位潜伏期为3天,最长达24天。钟南山团队指出,中位潜伏期短于最近425例患者的报道中指出的5.2天这一数字(3.0天比5.2天)。
此外,该研究指出,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出现。钟南山团队指出,该研究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除了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两种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钟南山团队建议,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初诊时发烧症状比例低于SARS
据研究样本统计,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25.2%的患者患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此外,据研究样本统计,入院时接受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其最常见的模式是毛玻璃样混浊(5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尽管有这些主要表现,但通过症状加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阳性结果可诊断出926例中的221例(23.87%),相比之下173例中9例(5.20%),CT没有检测出问题,但RT呈阳性的有9例。
钟南山等人在研究中主张,将重点转移到疾病发展之前的早期识别和管理患者上。据研究样本统计,20.9%的患者在没有发展成病毒性肺炎前就已经感染。
“与最近的出版物一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特征模仿了SARS的临床特征。发热和咳嗽是主要症状,而胃肠道症状很少见,这表明与SARS、MERS和流感相比,病毒的嗜性差异,”研究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据研究样本统计,初次就诊时发烧仅占43.8%,住院后发烧的占87.9%。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未发烧的频率远低于SARS和MERS患者。
研究者指出,如果监视病例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发烧检测上,则可能会漏诊此类患者。
致死率低于SARS和MERS
钟南山等人在论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更低(0.88%)。
研究指出,早期隔离、早期诊断和早期管理可能共同导致了广东省死亡率的显著降低。此外,由于中央管理(即武汉金银潭医院)而导致卫生人力的缺乏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
钟南山团队指出,新型冠状肺炎病死率低于SARS和MERS。
在住院期间,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