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31 15:16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1月31日 4版 | 查看:789次
疫情来势汹汹,口罩等防疫必需品正成为争相抢购的“爆款”。然而,近期多地出现普通口罩冒充医用口罩、二手医疗用品流入市场等乱象。昧良心赚钱的做法令人不齿,也会给防疫工作挖坑。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商家,都应严把质量关,守住底线。
防疫物资既是商品,也是救命物资,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一环。医务工作者及病患使用的口罩,是确保安全、阻碍病毒传播的重要屏障。如果说那些坐地起价“发灾难财”的商家属于不义,那么,利欲熏心之下以次充好、出售假冒伪劣甚至过期防疫物资的行为则已跌破底线。这类行为不仅增加前线抗疫人员被感染的风险,甚至影响抗疫大局。
大灾大难考量人性人心。最近几天,很多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放弃春节假期,紧急复工开启全天候加班模式,争分夺秒补物资缺口;一位曾在口罩厂打工的常德农民,捐出了15000只用来抵工钱的医用口罩;各地捐赠了大量医护物资驰援湖北……这些都是防疫战中的正能量。我们相信,这些为一己私利制假售假的人是极少数,因此更不能放纵这类恶劣行为,破坏齐心抗疫大局
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商家而言,用心生产、销售合格防疫必需品,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谁在这时昧着良心赚黑心钱,拿民众的生命冒险,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制假售假等乱象已惹众怒,破坏防疫大局。相关部门应及时亮剑,对借疫情防控之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让在特殊时期顶风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
近期,一些网民自发整理出举报无良商家的“避雷帖”,列举电商平台的黑心店铺,值得称赞。有关部门不妨以此为契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拓展监督渠道,织密打假“天网”,多方联动扫清线上线下的市场死角。同时,对依法查处的典型案例也要公开曝光,坚决做到查处一批、披露一批,在社会上形成强大震慑,服务防疫大局。
(本报评论员陈诺、周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