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5 14:0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1月14日 04 版 | 查看:1139次
两连败,提前失去小组出线可能性,早早无缘东京奥运会,1997年龄段国奥队交出的答卷并不出人意料——中国球迷对于类似赛会制大赛“揭幕战”“生死战”“为荣誉而战”的三部曲再熟悉不过。
2019年9月26日,U23亚洲杯暨2020东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决赛阶段抽签仪式在泰国曼谷举行,同月刚刚上任的执行教练郝伟没有出席抽签仪式,他正带领一支残缺多名主力的国奥队在香河集训,试图用最短时间填补希丁克离任的空白——抽签结果中国国奥队被分在“死亡之组”,同组3个对手为韩国队、乌兹别克斯坦队、伊朗队。
这样的抽签结果,再加上球员实力不济以及新帅仓促上任的诸多不利因素,国奥队别说冲击东京奥运会资格,就连小组出线都要渴望“奇迹出现”。
国奥队其实无所谓“死亡之组”。正如不少业内专家认同的一个观点:就算和越南、朝鲜、约旦、阿联酋队分在一组,国奥队出线也是小概率事件,以国奥队实力,与这组公认最弱的朝鲜队相比,也只是不相上下。
本届U23亚洲杯前三组两轮战罢,连输两场的只有日本国奥队和中国国奥队——日本队作为奥运东道主手握免选资格,本届杯赛只是派出国奥、国青混编队锻炼年轻球员,连续失利算是情有可原,而中国国奥队作为唯一一支“0进球”的球队,只能让中国球迷再次哀叹技不如人。
“(和乌兹别克斯坦队相比)我们的比赛节奏相当慢,差距很大。”郝伟说,“张玉宁的受伤也给排兵布阵带来一定影响。”
与乌兹别克斯坦队一战,对手控球率高达70%,全场射门25次,其中11次命中门框范围之内,反观国奥队全场8脚射门无一命中目标。事实上国奥连败且无法取得进球的责任,不能简单归咎于主力中锋张玉宁受伤——看遍全场找不到有能力完成高水准传控的球员,在比赛中“停球”基本功都不过关的球员比比皆是,简单的边路传中质量堪忧,至于战术角球时对手还未进行逼抢就以“越位”收场的搞笑镜头,更显示出这支球队对于“足球”的理解只停留在初级阶段。
“没有进球能力”是果,“全队技术糟糕”是因,而造成“全队技术糟糕”的根源,是这批1997年龄段球员先在青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后在升级阶段随波逐流没有得到真正锻炼。
本届国奥队其实组队极早。4年前傅博带领1993年龄段国奥队冲击里约奥运会,当年U23亚洲杯3连败小组垫底(连输卡塔尔、叙利亚、伊朗),落得“史上最弱国奥”评价。中国足协为避免再次丢人,2017年便制订出详细的1997年龄段国奥备战计划,从未有过执教经历的孙继海被火速任命为这一届国奥队教练组组长,他的任务是带领球队前往德国参加地区联赛,以便在实战中迅速提升球队能力。但德国方面似乎并不欢迎国奥队(当时为国青队)加入他们的竞赛体系,再加之其他方面原因,这支球队赴德留学计划很快搁浅。2018年,孙继海离任,荷兰人希丁克接手球队,此时联赛激战正酣,中国足协在联赛中推行的U23保护政策导致希丁克从来无法以完整主力阵容进行拉练和集训。随着热身赛成绩糟糕,希丁克热情不再,中国足协亦无法容忍这支奥运适龄球队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于2019年9月宣布与希丁克解约,由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技术总监郝伟任执行教练带队征战本届U23亚洲杯——郝伟只有3个月时间向队员灌输自己的技战术思路以及磨合阵容打法,效果可想而知。
从2014年亚少赛输到2016年的亚青赛,再到2020年U23亚洲杯一败涂地,中国足球的发展脉络如此清晰:在奥运舞台上,自将足球运动员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8支中国国奥队,只有2008年一支凭借东道主身份出现在奥运决赛圈,结果毫无作为2负1平草草收场。
“比赛还没有全部结束,我们失去出线的机会也不会放弃。”郝伟说,“接下来球队需要尽快调整,争取打好最后一场比赛。”
1月15日,国奥队还要面对本届亚洲杯最后一场与伊朗队的比赛。伊朗队此前1∶1打平乌兹别克斯坦队、1∶2不敌韩国队,只有在中国国奥队身上多捞净胜球才有希望挤掉乌兹别克斯坦队出线,因此此役凶险程度甚至超过中韩、中乌之战,国奥队“撤编”之前能否留下一场令中国球迷感到欣慰的胜利,已是这场比赛唯一看点。
但即便一场胜利,也无法矫正中国足球的下滑轨迹:前前任1989年龄段国奥队、前任1993年龄段国奥队、现任1997年龄段国奥队已然一拨更比一拨弱,而接下来肩负征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使命的2001年龄段国奥队,就连总共16支球队参赛的亚青赛正赛都无缘得见——2020年U19亚青赛将于今年10月14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前4名球队获得2021年印尼U20世青赛入场券——在亚青赛预赛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争夺中,2001年龄段国青队输给的4个对手,分别是老挝、越南、也门、柬埔寨队。
中国足球事已至此,就连总结和反思都有厚厚的现成文本可以参考,而中国足球的真正进步,还要等到“足球”回归其运动本质、中国社会对“体育”和“足球”真正理解和接纳的那一天。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