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09 23:15 |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09-12-08 15:41:00 | 查看:4187次
事隔十来年,查文红再一次成为新闻人物。
这位45岁下岗的上海女工,主动远赴安徽砀山山区任教,兢兢业业八年之久,终于疲惫得病倒了。她的病体,让上海和安徽两地无数民众牵挂,引出一连串的温情故事。
查文红的故事,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温暖。翻检出8年前曾写过的一篇时评,《走出去的查文红》,越发感慨。当时媒体对查文红报道中有一个细节——第一次去砀山,查文红几乎是偷偷摸摸去的,因为“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份讥笑”。据说,她的亲朋好友,开始几乎没有人支持她,“她脑子有毛病”……
现在,曾经“偷偷摸摸”、被讥笑的查文红,用她长达12年对异乡的奉献,赢得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尊敬,也赢得砀山师生的爱戴。
只想“做着我喜欢的事,为了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的查文红,在当初遭遇猝不及防的“下岗”时,不甘于只能“当保姆”而选择了“出走”,到无需教师上岗证也能执教的砀山,教出了重点中学升学率最高的班级——想象一下,如果查文红当年不“出走”,她只是上海街头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的普通家庭妇女,砀山则将少了几位走进重点中学甚至大学的孩子。查文红不只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很多砀山孩子的人生,不管是否走进大学,他们从这位女教师身上,不只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一个能发出光和热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查文红的人生价值,并不亚于从欧洲出走到印度、让全世界尊敬的特蕾莎修女,那位毕生以做“穷人的小姐姐”为荣的著名女性。
然而,尽管有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支撑,有了许多热心人的关爱资助,但在魏庙,查文红还只是孤军奋战;在更多贫困山区,依然有无数孩子失学。所以她很疲惫。
事实上,上海等东部城市,是一座座人力资源的富矿,曾经拥有众多像查文红这样朴实而有才智的产业工人大军,产业结构的调整,让他们一下子在城市中失去了曾经的辉煌,甚至是安身立命之所;还有众多退休职工,他们依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体魄;更有大量求职困难的大专毕业生,辗转于各种招聘会,简历散落一地……但是,同样的一群人,失望于此地,却可能厚望于彼地。在中西部,他们是被渴望、被强烈需要的人才。
东部反哺西部,城市反哺乡村,这些年各级政府都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实事,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层面,局限在项目和资金的帮助。如何发掘东部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让更多的“查文红”,在中西部发出灿烂的光和热——这能不能成为东西牵手、城乡互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说别的,单看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爱与哀愁,正在牵动着越来越多的视线。能不能由政府和民间组织出面,组织一批东部城市的退休职工、退休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分期分批、有一定报酬地赴西部支教或在心理上、生活上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一来,可以提高中西部农村的教育质量,缓解教师荒;二来,能够抹去留守儿童心灵中的冷漠、孤独甚至对城市的仇视,加强东与西、城与乡的人际互通和了解。
果如此,查文红将不再孤军奋战,更多成人和孩子的人生,将因此而重放异彩,城与乡,或将因此而获益良多……(李泓冰)
你能改写命运 温暖大地——又见查文红
12年前,查文红,一名上海下岗女工,“偷偷摸摸”从上海到安徽砀山支教;
8年前,因为影响了一群孩子命运,她“生活在乡亲们的爱戴中”;
现在,生病回到故乡,她获得了一座城市的尊重,引发人们的再探寻……
彭旸和她的支教志愿者团队
彭旸是贵州财经学院一名青年教师,2005年她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前往贵州贫困山区小学支教。4年多来,从贵阳孟关乡到黔东南剑河县,从黔西南册亨县到毕节地区,她几乎跑遍了这些贫困山区的学校;先后有超过100名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来到贵州山区从事支教志愿活动。今年彭旸原本打算前往英国攻读贫困地区教育管理博士学位,不想因此中断支教事业的她向远在杭州的一位英语老师求助,希望招募一些志愿者。
研究生志愿者支教团十年接力支教宁夏
在环境异常艰苦的西吉、海原、固原,记者采访了多个支教点。在远离海原县城30公里的关桥中学厦门大学支教点,志愿者马晋辉告诉记者,“我们每人每天只用两瓢水,一刮风操场上就会有一层土。”面对艰苦的环境,志愿者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与当地老师们一起,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
青春 以大山为底色:记支教大山深处的“80后”们
他们原本是一群生活在城市的“80后”,却甘愿选择寂寞与清苦,用爱心与真诚点燃大山的希望;他们大多大学刚毕业,人生才起步,却选择以大山为青春底色,用激情与梦想诠释青春的另一层含义——甘于平凡,甘于奉献。
他们有一个共同而特别的名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简称“特岗教师”。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