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桃村”有个“申劳模”(图)

发布时间:2019-11-30 10:58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30日 05版 | 查看:717次

申建忠在筏子村的脆桃种植基地介绍情况。

本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行】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是远近闻名的“脆桃村”,每到丰收时节,订购客户络绎不绝,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10月中旬,记者随生态环境部生态示范创建专题调研采访组来到筏子村的脆桃种植基地。据基地负责人申建忠介绍,今年种植的脆桃有2000亩挂果,亩产3000多斤,亩产值超过1.5万元。

  48岁的申建忠不仅是村里脆桃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2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钻研、推广桃树种植技术,探索脆桃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路径,让千亩荒山变成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飘香果园。

  当代“活愚公”

  1996年,学果树专业的申建忠听说家乡许多人外出务工,田地无人打理,便决定回去种植果树。

  如同武陵山区绝大部分地方一样,筏子村也属于喀斯特地貌,全村8880亩耕地,最严重的时候接近一半为石漠化土地。过去,村民们在石头缝里种粮,看天吃饭,收成很低。

  “那时候,大家不看好我创业,不愿意把良田转让给我做试验。”无奈之下,申建忠以每亩100元的价格租下50亩荒山坡计划种植桃树。“这些荒山坡上尽是光秃秃的大石头,可栽植桃树需要泥土啊!”站在租来的荒山坡上,申建忠开始犯愁了。

  他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为了省钱,申建忠说服妻子,决定当一回“愚公”,自己编背篼背土上山。50亩荒山坡需要背多少土呢?他只知道,栽一株幼苗要30篼土,按一亩地栽110株计算的话,要背3300篼,而栽完50亩地,就要往山上背将近16万篼的土。

  记不得两手留下了多少老茧,双肩磨破了多少血泡,凭着愚公移山般的那股子干劲儿,申建忠与妻子终于完成了背土上山的任务。为此,当地人都敬佩地称他为“活愚公”。

  脆桃诞生记

  三年后,石头山铺满了泥土。种什么合适呢?

  为了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桃树品种,申建忠赴郑州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李子、桃子、枇杷等48个品种进行试种、对比、甄别,却均以失败告终。不过,一次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压垮这个意志力超常的汉子,反而一次次激发了他重新再来的勇气与劲头。

  2001年,申建忠在园内桃树的一丫枝杈上发现了优变——这丫枝杈上结的果性状明显优于母本。于是,他将优变的接蕙与不适应的品种高接换种。三年后,桃树开始结果,桃子又大又红,尝起来既脆又甜。申建忠当机立断,把原来成片的桃树锯断,全部嫁接上新的枝条。由于这是在家乡仙女山附近环境下发生的优变,申建忠便将其命名为“仙女脆桃”,2017年被国家农业部授权为“仙女脆1号”新品种。

  如今,申建忠创立的“仙女脆桃”已经形成市场品牌和种植规模。每年脆桃成熟时,都有大批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这个品种特别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口感又好,往往不出果园就销售一空,根本不愁销路。”申建忠说。

  淳朴的心愿

  尽管“仙女脆桃”大获成功,但申建忠的“野心”并没有停留于此,“我不能一个人富了就忘了其他人”。

  为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申建忠夫妇2007年组建起“民绪”脆桃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申建忠将脆桃种苗低价销售给周边农户,并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很快,“民绪”脆桃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由几十人发展到两百余人,技术服务范围由筏子村发展到火炉镇周边的几十个村。

  2012年,申建忠又发起成立“忠容”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建立仙女脆桃扩繁科普示范基地,以解决农户零星分散的种植问题和势单力薄的销售难题。在他的带领下,“仙女脆桃”主产地涵盖武隆区内的筏子、云峰、万峰、关桥等9个村,种植面积达11000余亩。春季赏花、秋季采果,每年由脆桃种植和采摘带来的游客达十几万人次,给当地的生态旅游观光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筏子村的左小兵原来在全国各地奔波做建材生意,辛苦不说,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今年,在申建忠的劝说与带动下,他投入2万元种了1000多株果树苗。“收入算下来能有十万元吧,夫妻两人在家干活,比在外打工强。这要感谢‘申劳模’,感谢党的好政策。”左小兵发自内心地说。

  “今后,筏子村一定会花果飘香,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站在脆桃种植基地的大路上,申建忠踌躇满志。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淳朴的心愿,那就是在家乡的石漠化土地上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园、生态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张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