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8 23:19 | 来源:辽沈晚报 2019年11月11日 03版 | 查看:1178次
“光荣之家”牌匾下,张贵斌老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海城记者 吴章杰 摄
▲张贵斌老人的塔山阻击战立功喜报。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海城记者 吴章杰 翻拍
◀张贵斌老人年轻时的戎装照。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海城记者 吴章杰 翻拍
一张破损泛黄的喜报,装进相框挂在墙上,无声地诉说着老兵的功勋——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立大功一次。 94岁的张贵斌老人凝视着喜报,思绪回到了70多年前的战场,“七天六夜,我们一步也没有后退,拼了命地把受伤的战友背回来,等打完仗,我们连只剩仨人了……” 老兵的这段历史,直到今年才为世人知晓。 多少年来,家人、同事和邻居都知道他是个负过伤的老兵,他却从未说起自己的战斗经历和立功受奖的详情。 他把军功章、喜报都压在箱底,把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荣誉埋在心里,整整65年。 塔山阻击战 拼命背回受伤战友 11月5日上午,鞍山海城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一户一楼居民家敞开房门,一位头发半白的老大娘正打扫着院子,她身后的门楣上,辽宁省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牌匾很是醒目。 向老大娘打听老兵张贵斌家在哪,她直起腰笑呵呵地说:“就是我家啊,我是他老伴儿,我带你们进去……”说完把笤帚靠在墙根,掀门帘走进屋里。这是个31平方米的房子,里屋是卧室,外屋是客厅,没有厨房。老两口的女儿住得不远,平日做好饭菜端过来,陪老两口一起吃饭。 94岁的张贵斌换上军装,佩戴好压在箱底65年的军功章,和93岁的丁凤珍并排坐在沙发上。虽已是鲐背之年,但张贵斌耳不聋眼不花,在场的人见此情景无不感慨“一点不像90多岁,看起来就像70多岁的人,这老两口体格真好”! 说起胸前的军功章,张贵斌老人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张贵斌在老家海城西柳毅然参军入伍,他说妻子当时怀孕不久,“我想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让人民当家做主。” “我是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记忆清晰,他说入伍不久就参加了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守在战壕里,没后退一步,战友受伤了我们就拼命背回来……打完仗的时候,全连就剩仨战友了!” 一张破损泛黄的喜报,记录了老人的战斗岁月——因为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立下了一次大功。让老人难忘的是,北平解放后,他和战友们在西苑机场受到了毛主席的检阅。 之后跟随部队南下,张贵斌先后参与打武汉、打长沙,一直打到桂林,因受重伤离开了部队。老人指着左腿,“让弹片打中了,当时就抓了一把土撒在伤口上,咬牙挺着继续战斗。”丁凤珍说,每到阴天下雨,老伴儿的腿就会疼起来,“我就给他按一按再热敷。” 荣誉压箱底 保持一心为民本色 作为战斗英雄,张贵斌本可以服从组织安排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1954年他选择复员回家当农民。问起其中缘由,老人郑重地说,“在战场7年是为国尽忠,但家里还有老母亲,我要回家尽孝。” 回到家乡,张贵斌把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证书压在箱底,没向任何人提起。家人、同事和邻居只知道他是一名老兵,并不清楚他立功受奖的具体情况。 回到西柳小码头村,张贵斌组建了生产社。丁凤珍记得,当时村里连购买马匹的钱都没有,张贵斌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钱,当时够买一挂大车和三匹马。回忆起此事,张贵斌老人说自己回乡不但要保持军人一心为民的本色,更要拿出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了让大伙尽快过上好日子,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张贵斌为人热心,听说谁有困难会尽力帮忙。1956年初,张贵斌开始担任小码头村信用社主任,他自掏腰包帮人还贷款。83岁的王素清老人对两件事记忆深刻:一件事是张贵斌当村书记时曾捡到现金,担心失主着急就在原地等了几个小时,直到失主找回来;另一件事是张贵斌当信用社主任时,有村民贷款做生意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张贵斌自掏腰包替村民还贷款。张贵斌做事总是先考虑他人,又公平公正,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 1962年,张贵斌开始在海城农电局工作,早早起来,晚晚收工,给乡亲们立电线杆,“看到家家户户的灯泡亮了,心里特别高兴,兴奋得睡不着。”之后他担任西柳供电所会计,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往返15公里外的农电局需要近4个小时,咬牙坚持了6年。农电局同事赵汝策说,当时张贵斌缝了个钱袋子,揣在身上保证钱款安全,总是一分不差地送款取款,是个称职的会计。 “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张贵斌还曾担任西柳供电所所长和农电器材库负责人。那个时代物资管理全靠记账,张贵斌懂农电业务,把器材库管理得井井有条。1978年张贵斌病退后,农电局返聘他当器材库守卫,一直到1985年才彻底离开工作岗位。 在一生奉献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张贵斌老人离休后从没报销过医药费。老人的二女儿张英印象深刻,“我父亲住院可以全额报销,但他生病住院只要恢复到能下床走,就让我去给办出院……我说多住几天也能报销,但父亲说钱省下来,国家能用到别的地方,他出院后也不让我们去找单位报销。” 海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孙艳明曾从事离退休老干部工作近20年时间,她的回忆印证了张英的说法,“这么多年来,张贵斌老人一次也没来报销过医药费。” 张贵斌和老伴甘于清贫,却乐在其中,因为他想的都是怎样去帮助别人、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和老伴都很淡泊,对名利和物质简单得无法更简单。“当年和我一起打仗的战友,一个都不在了。”张贵斌老人说,自己能活到现在已经比战友们幸福了,何况现在的日子很好,“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 丁凤珍也说,老两口都是农民出身,习惯了过苦一点的日子,何况现在每月还有高龄补贴,已经很满足了,“希望我和老伴平平安安,希望家庭和睦,这比啥都强。” 张贵斌常说的一句话是“党和父母教育我,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他每月有离休金5000多元,但他和老伴儿生活节俭,有时捡到旧衣服、旧鞋子,会交给女儿洗干净放在门口,供生活困难的人自行取用。 儿女有时看老人的衣服旧了想买两件新的,张贵斌和老伴儿也拦着不让,他说:“有两件旧衣服换洗就够了……” 为老兵做实事 改善住房保障医疗 对于自己的军功,张贵斌一瞒就是65年。鞍山供电公司两年前在建军80周年做专题节目时,张贵斌老人也只表示“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党”,对自己立功受奖只字未提。今年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压在箱底的军功章和喜报拿出来,他的事迹才为众人周知。 张贵斌深藏功勋、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的活动。 辽沈晚报记者了解到,鞍山市委、市政府,海城市委、市政府对张贵斌的生活非常关注,为改善老人的居住条件,购买了一套建筑面积68.17平方米、价值31.6万元的住房,以及5999元的电冰箱一台,尽最大力量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海城市中医院聘请了签约医生,为两位老人做全面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每月为老人体检一次,时刻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确保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快乐。 在张贵斌老人的卧室窗台上,放着一摞稿纸,上面记录着老人从新闻上看到的国家大事,有时还会记下自己看过新闻的感受。“我只有小学二年文化,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老人说,自己和老伴儿很知足,“现在年纪大了,不能给国家多做贡献,那就不给国家添麻烦,管好自己的小家。” 面对众人的赞誉,张贵斌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做的这些事不算什么,对比党章做得还不够。他在十多年前就立下遗嘱,要求儿女不要为自己操办丧事,“给我盖一面党旗,别的不要准备,火化之后把骨灰撒河里……” 11月5日午后,海城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辽沈晚报记者与张贵斌老人道别,老人送到门外。在“光荣之家”牌匾下,老兵举起右手,面对着镜头敬了个庄严的军礼。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海城记者 李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