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7 21:57 | 来源:科技日报 2019年11月05日 第07版 | 查看:549次
王迎霞 通讯员 张纫芳
李效仁(左二)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指导瓜菜种植技术 张纫芳摄
典型派
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让李效仁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
身材消瘦,皮肤黝黑,额上印着深深的抬头纹,泥巴沾满裤脚,见了人总是先咧开嘴嘿嘿地笑。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为了给移民村近百栋设施温棚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他17年间风里来雨里去,把初心写在每一栋菜棚里,被同行戏称为“李铁人”。
“是李效仁教我学会了嫁接、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微滴灌等新技术,我种的每栋大棚现在收入近3万元。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好党员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绿缘蔬菜合作社菜农田桂荣道出了心里话。
整天泡在生产一线
早在2002年,宁夏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还是原州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的李效仁是第一批参加科技创业的农技干部。他盯准彭堡镇姚磨村有种植西芹的传统,首先带着技术来到该村开展服务。
如今,姚磨村西芹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品牌产业。
后来,李效仁的服务点固定在了彭堡镇闫堡村和惠德村两个移民村,他在那里进行示范园区建设。移民村村民搬迁之前一直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植物,对大棚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毫无经验,李效仁就现身说法做给他们看,一方面走村串户引导,一方面手把手传授自己的好经验。他鼓励群众大胆种菜,吸收加入合作社,涉及种植技术、产品销售等问题则由他承包,从而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
从此,李效仁牺牲了绝大多数节假日,整天泡在生产一线。
他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等10余项农业新技术,引进番茄、甜瓜、草莓等6类20多个新品种。他还充分利用合作社的载体作用参与搞活流通,主动联系商贩为菜农提供销售信息,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为方便农民就近学习,我专门开设了‘田间学校’,从育苗、整地、施肥等蔬菜生长全过程进行指导。”李效仁说。据不完全统计,他每年能在两村组织技术培训10余场次,受惠农民达500多人次。
提供“技物结合”综合服务
作为原州区的蔬菜技术骨干,李效仁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以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实体经济为支撑,为农民提供“技物结合”的综合服务。
每年,李效仁都要引进60多个设施温室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为生态移民园区提供优质黄瓜嫁接育苗、番茄辣椒基质穴盘苗70余万株,引进无公害、绿色环保农药、有机肥、水溶性冲施肥、生物菌肥200多种,既方便了农民,又做到了绿色防控措施的源头控制。
他还创新了设施园艺技术栽培模式。在他的大力推广下,移民村村民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绿色防控技术、立复合套种、轮作倒茬等“时髦词”张口就来,园区新品种、水肥一体化、穴盘基质育苗应用率超过了95%,整体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到70%以上。
最让村民感动的是,李效仁为了带动乡亲们发展产业,经常自掏腰包,不计个人得失。
早些年苦口婆心说服村民大胆尝试种植蔬菜温棚,他集中征询品种,统一进行育苗,为确保温室按时生产和解决生产过程的投资紧缺问题,他就给移民赊欠种苗和物资,缓解大家的经济压力,每年赊欠农资款达十几万元。惠德村建示范温棚时,有的村民觉得水费收取方式不合理,李效仁二话不说把自己的1000元工资交给村委会支付机井电费,解决了移栽种苗时的用水紧张。
带领父老乡亲摘掉“穷帽”
六盘山区是国家脱贫攻坚主战场,身为高级农艺师的李效仁,从当科技特派员的那一天起,就立志让家乡父老依靠科技力量摘掉“穷帽”。
他设计出科技示范户带动示范园区的扶贫攻坚思路,每年建设20户示范户进行提质增效,从而辐射带动整个园区发展。
经过多年摸索,闫堡园区单栋温棚年平均产值由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以上,示范棚最高达到了4.2万元;惠德移民新区示范棚年平均产值由1.5万元以下提高到了2万元以上,示范户马鹏成单棚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通过他的帮扶带动,村里60%的移民实现脱贫,分别购置了农用车、面包车,盖了新房,生活奔向小康。
付出终有回报。把风华留在了田间地头的李效仁,先后被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优秀检查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党员、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自治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自治区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固原市学科带头人、固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而他更看重的,是与村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李效仁说,多年来跟农户朝夕相伴,他早已对他们有了一种深深的体恤之情,虽无血缘,却胜似手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