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8 08:2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8日 T03 版 | 查看:712次
钳工比赛现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杨宝光/摄
从第十五届“振兴杯”比赛现场出来,沈阳的夜幕早已降临,吴惠卜顾不上洗手,就赶赴采访之约。
作为中粮贸易北良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一名机车检修技师,此次他代表中粮集团参加工具钳工项目的全国总决赛,这对他自己和单位来说,都是头一回。
眉清目秀的吴惠卜,和大多数青年技工相比,聊起天来更放松,也更健谈一些,一路成长的经历娓娓道来。
高考那年,他的分数高出辽宁省本科线20多分,但家人强烈要求他报个技术专业,“就应该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
吴惠卜并不理解家人的这种“建议”,高考志愿报了5次,都被要求改了,班主任也不理解,做了不少工作,但终究拗不过他家人的意愿,吴惠卜以本科分数上了大连交通大学的专科专业。
“开学那天,家里去了4个人陪我报到。”吴惠卜开玩笑道,自己仿佛是被“押解”去的。刚到学校时,他既失望又失落。但是这种消极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大一下学期,吴惠卜就开始释然并投入到学习中。参加学生会竞选、英语四级……一个也没落下,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毕业前,吴惠卜已经早早地找好工作,但是在家人的建议下,他还是到了现在所在单位实习。白天在单位跟着师傅学技术,晚上回到宿舍再复习英语六级考试。
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单位领导也瞅准了吴惠卜这颗“苗子”,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
毕业后,吴惠卜先去了早就定下的单位,一个半月后的一个雨天,他接到了现在所在单位的入职通知。“立马就写了辞职报告,兴冲冲地跑出去交”。
在中粮,吴惠卜成为一名机车检修技师。头三年,吴惠卜到各个部门都实践了一遍,才选了检修岗位。
从一开始,他就给自己树了个目标,要“干倒”师傅,但真正在实践中,他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在学徒阶段,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差点酿成大错。他帮助别人干活,给电机搭线,很快就完成坐在旁边喝水。结果机器开动的时候旁边一位师傅发现轮子方向不对劲,赶紧让停下来。原来吴惠卜把两根线装反了。
一次有惊无险的事故,让吴惠卜长了记性,也提高了操作警惕。
工作更用心了,成长也显而易见。第一次独立解决问题后的获得感,吴惠卜记忆犹新。
一次,师傅下班了,机车高温水泵坏了,吴惠卜自己在书上看过,也见过师傅做,就鼓足勇气自己动手上车拆换,结果一次成功。“看到机车重新开动以后正常运转,自豪感油然而生。”吴惠卜说。
小问题解决了,他开始探索更大的挑战。
内燃机车为单区向运行,长时间运用造成两侧轮缘偏磨不均匀,当双侧轮缘厚度差超过3mm时,机车便有可能脱轨,造成重大行车事故。
吴惠卜所在的北良港铁路车场曲线多、半径小,机车轮缘磨损尤为严重,需频繁进行机车换向,以保证行车安全。但是公司没有机车换向所需的专业三角线及转盘,机车换向一直都需要委托外面的公司进行。委托外面的公司维修时间长、费用高,影响港内生产。
吴惠卜算了一笔账,北良港3种类型内燃机车共5台,年均换向2.5台次,若能自行开展机车换向,在港内运量高峰期,不仅用车十分便捷,费用也将大幅度降低。
怎么解决?
在师傅的指导下,吴惠卜经过长期探索、研讨论证,最终敲定利用“调转式”内燃机车自主换向方式完成。
“时间可控,局限性小,费用低廉,非常适合港口内燃机车开展,是地方铁路行业的一次技术突破与革新。在无法修建专业场地的情况下,仅花费7000元制作专用吊具。”吴惠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这项由他主持完成的技术方案,经历3年孕育,最终成为全国首创的机车自主换向方案,获得2018年大连市工会群众性技改优秀奖。“每年可为公司节省委托维修费用12.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已有东北特钢、大连港等周边企业前来学习、调研,其中大连港已经投入使用,创社会效益约50万元。”
毕业8年,目前已经成为助理工程师的吴惠卜不再轻易说“干倒”师傅,跟着师傅越久,他越发现要学的还有很多。他有了新的愿望:有一天,师傅来上班可以端着茶杯坐在旁边看着自己干活就好。“那一刻,说明遇到的问题我都能解决了”。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