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5 22:12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10-03 06版 | 查看:613次
本报记者 范昊天
武汉光谷地标“马蹄莲”大楼。资料图片
光纤通信是二战以来最有意义的发明之一。没有光纤通信,就不会有今天的通信网络。
1976年,世界第一条民用光纤通信线路开通,人类通信进入“光速时代”。同一年,我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大大缩短了我国在光通信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开启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亲历者说
赵梓森: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通信的优点是带宽,电通信最多一个G,光是10的15方赫兹次,那是电通信的千倍万倍。”赵梓森说,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将光通信技术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武汉邮电学院(武汉邮科院的前身)负责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激光大气传输通信”。
“那时候,光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大气作为传输介质。”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梓森听说美国在研究光纤通信,经过广泛的查阅和求证,他意识到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1974年,他上交了《关于开展光导纤维研制工作的报告》。
消息一出,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赵梓森坚信自己的判断,他顶住各方压力,在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人员的情况下开始技术攻关。
拉光纤首先要熔炼出合格的石英玻璃棒,这是一项危险的实验,稍有不慎还会引起爆炸。一次实验中,赵梓森不小心将四氯化硅液体喷进右眼,顿时眼睛剧痛,晕倒在地。同事们赶紧将其送进医院。到医院后,医生都愣住了,没见过这种情况。赵梓森告诉医生,用蒸馏水冲眼睛、打吊针。眼睛刚一消肿,赵梓森又回到了实验室。
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赵梓森团队硬是用酒精灯、氧气、四氯化硅等最基础的原料拉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型光纤。
在1977年举办的“邮电部工业学大庆展览会”上,赵梓森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纤传输黑白电视信号,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光纤通信因此被破格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从此迈入了“快车道”。
1982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程——“八二工程”按期开通,武汉市民可以通过光纤打电话,开创了我国数字化通信新纪元。
今年87岁的赵梓森仍一直关注着中国光纤通信发展的点点滴滴。“‘八二工程’全长13.3千米,速率8.448M/S,传输120路电话;现在我们的技术已可实现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1秒之内传输约130块1TB硬盘所存储的数据。”赵梓森表示,未来,我国将朝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技术前沿不断迈进。
知识链接
1976年,武汉邮科院诞生我国第一根光纤。
1998年,全国“八纵八横”格状形光缆骨干网提前两年建成,网络覆盖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和70%地市,全国长途光缆达到20万公里。我国形成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长途骨干网络。
2006年,中国、美国、韩国六大运营商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出资5亿美元修建中国和美国之间首个兆兆级、10G波长的海底光缆系统——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
2019年,科研人员在国内首次实现1.06P/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可以实现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
参观贴士
武汉市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其中,光展区面积为1170平方米,由浅入深地讲述光学原理和光学技术应用与创新,同时重点展示了武汉的科技特色——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
开馆时间:周三至周日9:00—16:30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